拯溺救焚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ěng nì jiù fén
基本解釋溺:落水者;焚:被困在火中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難之中。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暫未找到成語拯溺救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拯溺救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救世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鉆進了駕駛樓,像救世主一樣微笑著向他招招手,就坐著汽車跑得一溜煙不見了蹤影。”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救經(jīng)引足 |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jīng)而引其足也。” |
己溺己饑 | 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善游者溺 | 《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
救命稻草 | 王朔《永失我愛》:“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勁兒了。” |
路見不平,拔刀相救 |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xù)集·金竹寺》:“路見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薩賞其義俠,故遠導幻影以生之。”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
舍己救人 | 老舍《老張的哲學》:“舍己救人也要湊好了機會,不然,你把肉割下來給別人吃,人們還許說你的肉中含有傳染病的細菌。” |
焚書坑儒 | 漢 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
己饑己溺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無可救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 |
救死扶傷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仰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zhàn)十有余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
玉石俱焚 | 《尚書 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
溺心滅質(zhì) | 語出《莊子 繕性》:“文滅質(zhì),博溺心。” |
救苦救難 | 元 王實甫《西廂記》:“雖不會法灸神針,更勝似救苦救難觀世音。” |
屙金溺銀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2回:“常言道:養(yǎng)兒不要屙金溺銀,只要見景生情。” |
醫(yī)時救弊 |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六:“及唐元宗時,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銷患害,立致升平,惟慮至尊,未能留意。醫(yī)時救弊 ,無出于斯!”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
救寒莫如重裘 | 漢 徐幹《中論 虛道》:“語稱:‘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療暑莫如親冰。’信矣哉!” |
玉石同焚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救過不暇 | 宋·蘇舜欽《上三司副使段公書》:“符檄督責,終日憔悴,而救過不暇,惘然自疑。” |
象齒焚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
焚林而狩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
流溺忘反 | 《宋書·傅亮傳》:“流溺忘反,而以身輕于物也。” |
潑油救火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