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輟洗的成語故事
拼音tǔ bǔ chuò xǐ
基本解釋據《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方踞床洗足。酈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于是劉邦起而謝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輟洗”為禮賢下士之典實。
出處據《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方踞床洗足。酈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于是劉邦起而謝之,延上坐。
暫未找到成語吐哺輟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吐哺輟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貧如洗 | 元 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td> |
眼淚洗面 | 宋·陸游《避暑漫抄》:“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td> |
揚眉吐氣 | 唐 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洗耳恭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td> |
吐膽傾心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告訴道:‘小將建州人,實姓范?!?/td> |
一吐為快 | 諶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積郁在胸中多時的由衷之言,今日終于得以一吐為快。” |
吞吞吐吐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
咽苦吐甘 | 《舊唐書 禮儀志七》:“子之于母,慈愛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濕,咽苦吐甘,生養勞瘁,恩斯極矣?!?/td> |
嘔心吐膽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隱秀》:“嘔心吐膽,不足語窮;鍛發煉年,奚能喻苦?” |
洗心革面 | 晉 葛洪《抱樸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td> |
洗劫一空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五章:“他要把奇珍齋的全部存貨、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賺回來的錢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塊大洋了!” |
嗷嗷待哺 | 清 戴名世《上劉木齋先生書》:“傭書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
碧空如洗 | 宋 張元干《水調歌頭》詞:“萬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簾卷玉波流?!?/td> |
出言吐氣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魏公]與國夫人盧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訝而訊之,曰:‘此中有樂人孫子,多出言吐氣,甚令人笑?!?/td> |
傾心吐膽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我每買不轉的,都是傾心吐膽說真實話。” |
反哺之情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慈鳥: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td> |
洗心滌慮 | 宋 蘇軾《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滌濾,以聽朝廷之所為。” |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元曲選 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半吞半吐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五卷:“仿王孟以為高,而半吞半吐者,謂之貧賤驕人。” |
吐哺握發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三卷:“吾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td> |
孜孜不輟 | 《東觀漢記·鄧弘傳》:“師事劉述,常在師門,布衣徒行,講誦孜孜不輟?!?/td> |
囊匣如洗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著,囊匣如洗,無面目還鄉。” |
吐心吐膽 | 宋·朱熹《答劉季章書》:“日用之間,應事接物,直是判斷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膽,亦只如此,更無回互?!?/td> |
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td>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跳在黃河洗不清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分了!” |
跳到黃河洗不清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認,你叫我跳到黃河洗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