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昳麗的成語故事
拼音xíng mào yì lì
基本解釋昳麗:神采煥發(fā)。容貌美麗。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暫未找到成語形貌昳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形貌昳麗)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一犬吠形,萬犬吠聲;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 《晉書·傅咸傳》:“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于群犬,遂至叵聽也。” |
一貌傾城 | 明·鄭若庸《玉玦記·祝壽》:“張郎不成,李郎不應(yīng),十人見我九人憎,羞殺我一貌傾城。” |
一貌堂堂 | 明·無名氏《鳴鳳記·陸姑救易》:“我見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貴。” |
不可名貌 | 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
不拘形跡 |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回頭一看,認(rèn)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 |
不露形色 | |
豐姿冶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眾人抬頭一看,果然豐姿冶麗,絕世無雙。” |
麗句清詞 | |
麗句清辭 | |
麗藻春葩 | 唐 馮贄《云仙雜記 粲花》:“李白與人談?wù)摚猿删渥x,如春葩麗藻,粲于齒牙,時號李白粲花之論。” |
義形于色 | 《公羊傳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
烏面鵠形 | 《南史·侯景傳》:“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絕粒久者,烏面鵠形。” |
云容月貌 | 明·梁辰魚《香遍滿·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尋常淡妝難畫描。出落風(fēng)神年尚小,一團都是俏。” |
人不可貌相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人無貌相,水無斗量 |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回:“人無貌相,水無斗量,西子向業(yè)浣紗,飛燕曾充婢役,我雖一貧家女,將來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
仙姿佚貌 | 清·洪昇《長生殿·彈詞》:“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說不盡幽閑窈窕。” |
仙姿玉貌 | 唐·鄭《津陽門》詩:“鳴鞭后騎何躞蹀,宮妝禁袖皆仙姿。”《樂府詩集·宮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問。” |
以利累形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
以貌取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佹形僪狀 | 明·宋濂《龍馬贊》:“獨角之犀來自九真,食火之雞貢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狀,藉藉紛紛。” |
侈麗閎衍 | 《漢書·藝文志》:“其后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風(fēng)諭之義。” |
借鏡觀形 | 《劉子新論 貴言》:“人目短于自見,故借鏡以觀形。” |
像形奪名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麼綠荑的,還有甚么丹椒、蘼蕪、風(fēng)連,見于《蜀都賦》。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
光昌流麗 | |
兵無常形 | 《孫子 計》“兵者,詭道也”三國 魏 曹操注:“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
其貌不揚 | 唐 裴度《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