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峙淵渟的成語故事
拼音yuè zhì yuān zī
基本解釋見“岳鎮淵渟”。
出處南朝·梁·蕭綸《隱居貞白先生陶君碑》“行仁蹈義,岳峙淵渟。”
暫未找到成語岳峙淵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岳峙淵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淵不兩蛟 | 《文子 上德》:“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淮南子 說山訓》:“一淵不兩蛟,水定則清正。” |
萬丈深淵 | 高玉寶《高玉寶》第13章:“玉寶身子一閃,只覺得兩腳懸空,‘咚’一家伙,掉進了萬丈深淵。” |
三山五岳 |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許?云煙汗漫空竛竮。” |
不啻天淵 |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賓白第四》:“吳有吳音,越有越語,相去不啻天淵。” |
不測之淵 | 漢·賈誼《過秦論》:“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
叢雀淵魚 |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臨淵結網 | 明·楊珽《龍膏記·游仙》:“早辦個鳳想仙緣,休等待臨淵結網,只落得月缺花殘。” |
臨淵羨魚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為淵驅魚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 語出《孟子 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 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 |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大小文武官員,都是助紂為虐,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甚非計也。” |
九旋之淵 |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建心乎窈冥之野,藏志乎九旋之淵,雖有明目,孰能窺其情。” |
冰潔淵清 | 漢 孔融《衛尉張儉碑》:“君稟干綱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軌,冰潔淵清,介然特立。” |
判若天淵 | 清 朱庭珍《筱園詩話》:“不過用心于一兩字間,斟酌而出,即判若天淵,個中分寸所爭,毫厘千里。” |
加膝墜淵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
四山五岳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引一千余軍馬,盡是七長八短漢,四山五岳人。” |
天淵之別 | 魯迅《書信集 致曹靖華》:“印在書內之插圖,與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淵之別。” |
天淵之隔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雖也掙起些田產,比著顏氏,尚有天淵之隔,終日眼紅頸赤。” |
如臨深淵 |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學識淵博 | 孫犁《小說雜談》:“我們可以說作者的學識淵博,但不會說他是在賣弄。” |
家學淵源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 送林寬夫父子》:“家學有淵源,傳之于艾軒。” |
察見淵魚 | 《史記·吳王濞列傳》:“且夫‘察見淵魚,不祥’。” |
寸指測淵 | 《孔叢子·答問》:“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山峙淵渟 |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逸倫之士,非禮不動,山峙淵渟,知之者希,馳逐之徒,蔽而毀之。” |
岳岳磊磊 | 陳衍《元詩紀事·青城行》:“其大節岳岳磊磊,在人耳目,雖耕夫販婦,牛童馬走,共能稱道者。” |
岳岳犖犖 | 梁啟超《論自由》:“吾常見有少年岳岳犖犖之士,志愿才氣,皆可以開拓千古,推倒一時。” |
岳鎮淵渟 |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爾乃回輿駐罕,岳鎮淵渟。”李善注:“《孫子兵法》曰:‘其鎮如山,其渟如淵。’” |
崧生岳降 | 《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岳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