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塵封的成語故事
拼音zhū wǎng chén fēng
基本解釋形容居室、器物等長期封存而無人過問。
出處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三:“余錄其《浪淘沙》云:‘春到鳳城中,游運方通,閑來指點過橋東。記得當時心醉處,蛛網塵封。’”
暫未找到成語蛛網塵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蛛網塵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路風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魚死網破 | 《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
塵外孤標 | 《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閑云獨步。” |
天網恢恢 |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望塵靡及 | 清·黃宗羲《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如廝隸之于貴官,負弩前驅望塵靡及耳。” |
抗塵走俗 | 南朝 齊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
一網打盡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四卷:“聊為相公一網打盡。” |
紅塵客夢 |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遙望見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紅塵客夢全消。” |
超塵出俗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劉孝標注引謝承《后漢書》:“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 |
魚網鴻離 | 《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和光同塵 |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塵。” |
鏤塵吹影 | 《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圣智造迷,鬼神不識。” |
奔逸絕塵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
華封三祝 | 《莊子外篇·天地篇》:“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壽…圣人富…圣人多男子。” |
自投羅網 | 三國 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
塵羹涂飯 |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
漏網之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網漏于吞舟之魚。” |
吹影鏤塵 | 《關尹子 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圣智造迷,鬼神不識。” |
拜將封侯 | 元 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貧寒常受,紅塵火,今日個拜將封侯,才得個功名成就。” |
一塵不染 | 宋 張耒《臘初小雪后圃梅開》:“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 |
網開一面 | 清 李綠園《歧路燈》:“先生意欲網開一面,以存忠厚之意,這卻使不得。” |
原封不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小娘子道:‘日日與主翁來看爐,是原封不動的,不知何如?’” |
蛛絲馬跡 | 唐 楊筠松《龍經 武曲星》:“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 |
風塵仆仆 |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
望塵不及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趙咨傳》:“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拜相封侯 | 元·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甌,淺酌低謳,錦帶吳鉤,拜相封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