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作良圖的成語故事
拼音bié zuò liáng tú
基本解釋另作好的打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yǎng)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暫未找到成語別作良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別作良圖)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不作,二不休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索性讓我一不作,二不休,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殺個爽快?!?/td> |
一家之作 | 《宋書·范曄傳》:“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td> |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td> |
一行作吏 | 三國 魏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td> |
一身作事一身當(dāng)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2回:“我恨他為什么這樣膽小,一身作事一身當(dāng),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輩子不來了,我也一輩子不嫁人的?!?/td> |
一鼓作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td> |
萬別千差 | 《大唐善導(dǎo)和尚集 證集序》:“說一切諸法,千差萬別,如來觀音,歷歷了然?!彼?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二十:“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元在鼻尖頭?!?/td> |
三折股為良醫(yī) |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yī)。予五升詞揚(yáng),四遭渏摭,是以竊知乎之則?!?/td> |
三折肱為良醫(y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 |
三折肱,為良醫(yī) |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yī)?!?/td> |
下車作威 | 《漢書·序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 |
下馬作威 | 東漢·班固《漢書·敘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郡,畏其下馬作威,吏民竦息?!?/td> |
不愧不作 | 《孟子·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 |
不此之圖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td> |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2回:“又道‘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這個笑話,細(xì)細(xì)想去,卻很有意味?!?/td> |
不辭而別 | 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于是,大家想不辭而別?!?/td> |
丑人多作怪 | 茅盾《叩門》:“是你這工于吠影吠聲的東西,丑人作怪似的驚醒了人,卻只給人們一個空虛!” |
喪盡天良 | 清 錢泳《履園叢話》:“今人既高貴驕奢矣,而又喪盡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td> |
臨別贈言 | 唐 王勃《滕王閣序》:“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 |
臨別贈語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團(tuán)組織的教導(dǎo),教師的囑咐,媽媽的叮嚀,同學(xué)們的臨別贈語,又記取了多少?” |
為人作嫁 | 唐 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為虎作倀 | 孫中山《革命原起》:“有?;庶h發(fā)生,為虎作倀,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td> |
為非作惡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為非作惡之人,前來擾亂我的公事,對也不對?” |
為非作歹 | 元 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我且拿起來,只一口將他吞于腹中,看道可還有本事為非作歹哩?!?/td> |
主圣臣良 | 《北史·仲方傳》:“況主圣臣良,兵強(qiáng)國富,陳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險(xiǎn)無百二之固,眾非九國之師,獨(dú)此島夷,而稽天討!” |
主賢臣良 | 唐·白居易《敢諫鼓斌》:“聲聞于外、以彰我主賢臣良。” |
舉酒作樂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然既獻(xiàn)捷,群臣上賀,權(quán)乃舉酒作樂?!?/td> |
久別重逢 | 曾樸《孽?;ā返谌兀骸肮粎s好多年不見了,說了幾句久別重逢的話,招呼大家坐下,書僮送上茶來?!?/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