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羅織的成語故事
拼音duàn liàn luó zhī
基本解釋鍛煉:形容對判罪的文辭很有研究;羅織:虛構種種罪名,對無辜者加以誣陷。指羅織罪狀,故意陷人于罪。
出處魯迅《端午節》:“可見如果將‘差不多說’鍛煉羅織起來,自然也可以判作一種挾帶私心的不平。”
暫未找到成語鍛煉羅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鍛煉羅織)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萬象包羅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萬象包羅為一處,方知截教有鴻蒙。” |
萬象森羅 | 南朝 梁 陶弘景《茅山長沙館碑》:“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 |
不耕而食,不織而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燒香吃茶。” |
東搜西羅 | 許地山《空山靈雨 補破衣的老婦人》:“我們所為,原就和你一樣,東搜西羅,無非是些綢頭布尾,只配用來補補破衲襖罷了。” |
云羅天網 | 唐·王績《答馮子華處士書》:“所恨姚義不存,薛生已歿,使云羅天網有所不該,以為嘆恨耳。” |
修真煉性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一個修真煉性的英雄,入凡超圣的豪杰。” |
八面張羅 | 茅盾《手的故事》:“黃二姐雖則已過中年,卻還是個八面張羅人人喜歡的角色。” |
包羅萬有 | 郭沫若《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他所關心的事,真是包羅萬有。” |
包羅萬象 | 《黃帝宅經》上卷:“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 |
千錘百煉 | 唐 皮日休《劉棗強碑》:“百鍛為字,千煉為句,雖不迫躅太白,亦后來之佳作業。” |
南山有鳥,北山張羅 | |
吉網羅鉗 | 唐天寶初,李林甫為相,任酷吏吉溫、羅希奭為御史。吉羅承李旨意,誣陷異己,制造冤獄,時稱“羅鉗吉網”。事見《舊唐書·酷吏傳下·羅希奭》。 |
回文織錦 | 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
地網天羅 | 《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風災。”元 無名氏《鎖魔鏡》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羅地網者,休要走了兩洞妖魔。” |
天羅地網 | 元 無名氏《鎖魔鏡》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羅地網者,休要走了兩洞妖魔。” |
女織男耕 | 宋 羅泌《路史 后紀十二 夏后氏》:“男耕女織,不奪其時。” |
心織筆耕 | 唐 馮贄《云仙雜記》第九卷:“《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請托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筆耕。’” |
披羅戴翠 | 許地山《危巢墜簡·東野先生》:“黑油油的頭發,映著一副不施脂粉的黃瘦臉龐,若教他披羅戴翠,人家便要贊他清俊。” |
拔葵去織 | 晉 葛洪《抱樸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織。” |
拙貝羅香 | |
斷織之誡 | 漢 劉向《列女傳 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
斷織勸學 | 《后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
日鍛月煉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三》:“天下事有意為之,輒不能盡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間,詩尤然。世乃有日鍛月煉之說,此所以用功者雖多,而名家者終少也。” |
星羅云布 | 漢·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云布。” |
星羅棋布 | 東漢 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云布。” |
月鍛季煉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荀鶴》:“如周樸者,抒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雕琢,故詩人稱樸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杷羅剔抉 | 《新唐書·韓愈傳》:“杷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