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跡昭著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è jì zhāo zhù
基本解釋劣:惡劣;昭著:明顯。惡劣的事跡非常明顯。
出處毛澤東《唯心歷史觀的破產》:“對于國民黨的舊工作人員,只要有一技之長而不是反動有據或劣跡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維持,不要裁減。”
暫未找到成語劣跡昭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劣跡昭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口不能著兩匙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口不兩匙休足榖,身能幾屐莫言錢。”自注:吳諺云:“一口不能著兩匙。” |
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一鞭先著 | 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 劉琨傳》。 |
不劣方頭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從來不劣方頭,恰便似火上澆油。我偏和那有勢力的官人每卯酉。” |
不拘形跡 |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回頭一看,認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 |
不留痕跡 |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辦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樣閑得難受的同事討論怎么才能不留痕跡地殺人絲毫不會引起懷疑。” |
人跡罕至 | 漢 荀悅《漢紀 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以微知著 | 蘇洵《辨奸論》:“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
仰屋著書 |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
眾目昭彰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在你家里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見得輕放過了你。” |
優劣得所 | |
優勝劣敗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一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 |
佛頭著糞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云:‘有。’崔云:‘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云:‘是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 |
信譽卓著 | |
先吾著鞭 |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
獸迒鳥跡 | |
冥昭瞢暗 | 戰國·楚·屈原《楚辭·天問》:“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
冥昭瞢闇 | |
劣跡昭著 | |
匿跡潛形 |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
匿跡銷聲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 |
匿跡隱形 | 元 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廝口內頑涎望著我面上零,再不和他親折征,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 |
卓著成效 | 梁啟超《王荊公傳》第十章:“則知當時青苗法,實卓著成效,而民之涵濡其澤者既久,雖欲強沒其美而有所不可得也。” |
發跡變泰 |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說公案,皆是搏刀趕棒,乃發跡變泰之事。” |
變跡埋名 | 明·梅鼎祚《玉合記·诇約》:“都歸欲界,輕財任俠,也屬微塵,雖已變跡埋名,還要棄家訪道。” |
司馬昭之心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高貴鄉公傳》:“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