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石赴河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shí fù hé
基本解釋河:這里指黃河。背著石頭跳進黃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負石赴淵”。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盜跖》:“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于河,為魚鱉所食。”
暫未找到成語負石赴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負石赴河)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卵與石斗 | 漢 焦贛《易林 艮之損》:“卵與石斗,麋碎無疑。”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td>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jīng)》:“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d>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td>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虎窮》:“我一路何等勸你,你這樣人,不到黃河心不死,還說什么親戚!” |
絆腳石 | 毛澤東《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zhàn),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zhàn)的絆腳石?!?/td> |
懸石程書 |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td> |
赴湯蹈火 | 晉 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td> |
家無儋石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狂生》:“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殊不以窮厄為意。” |
信口開河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dāng)一個信口開合知?!?/td> |
前赴后繼 | 艾青《光的贊歌》:“光榮屬于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于前赴后繼的人?!?/td>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fēng)·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标懙旅麽屛模骸啊俄n詩》云:德之美貌?!蓖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td> |
藥石無效 | 漢·枚乘《七發(fā)》:“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td> |
他山之石 | 《詩經(jīng) 小雅 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td>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古華《芙蓉鎮(zhèn)》第三章:“活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自負盈虧 | |
單刀赴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6回:“吾來日駕小舟,只用親隨十余人,單刀赴會,看魯肅如何近我!” |
井水不犯河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
水滴石穿 |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落井下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浮石沉木 | 漢·陸賈《新語·辨惑》:“夫眾口之毀譽,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為曲。” |
??菔癄€ | 金 元好問《西樓曲》:“??菔癄€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 |
山河表里 |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裳伞W臃冈唬骸畱?zhàn)也!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zé)o害也?!?/td> |
反裘負芻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上二四》:“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息于涂側(cè)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td> |
談若懸河 | 《司勘集》:“加以談若懸河,識同藻鑒,車騎填門,履綦沓座,狎梵侶以玄深,結(jié)勝流而觴詠?!?/td> |
石火電光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四:“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石火電光,已經(jīng)塵劫?!?/td> |
忍辱負重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