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襟危坐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ěng jīn wēi zuò
基本解釋整衣端坐。形容嚴(yán)肅拘謹(jǐn)。
出處元·脫脫 《宋史·儒林傳六·李道傳》:“道傳少莊重,稍長讀河南程氏書,玩索義理,至忘寢食,雖處暗室,整襟危坐,肅如也。”
暫未找到成語整襟危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整襟危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整整齊齊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
舍安就危 | 宋·蘇舜欽《上范希文書》:“延州逼近賊鋒,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雖古人不逮也。” |
坐薪懸膽 | 《金史 術(shù)虎筠壽傳》:“中都食盡,遠(yuǎn)棄廟社,陛下當(dāng)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球鞠細(xì)物動搖民間。”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危急關(guān)頭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guān)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欲濟(jì)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任憑風(fēng)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 | 《人民文學(xué)》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憑風(fēng)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單等撒網(wǎng)下鉤了。” |
坐懷不亂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6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shí)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 |
坐以待斃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yuǎn)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shí)。” |
撥亂濟(jì)危 | 晉·龔壯《上李壽封事》:“管、蔡既興,讒諛滋蔓,大義滅親,撥亂濟(jì)危。” |
臨危授命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處安思危 |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皇復(fù)》:“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jì)律無虧。” |
坐耗山空 | 《塞上行·行紀(jì)·百靈廟戰(zhàn)后行》:“家庭方面,自他調(diào)入蒙古之后,又無他人可以生產(chǎn),坐耗山空,望他多多設(shè)法,以濟(jì)家用。” |
冥然兀坐 | 明·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
坐山觀虎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儀列傳》:“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坐失良機(jī)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木果木之?dāng) 罚骸叭舨粚彅硠荩Я紮C(jī),使兵心至于潰敗。” |
坐收漁利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
璧坐璣馳 | |
捉襟見肘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曾子居衛(wèi),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
轉(zhuǎn)危為安 | 漢 劉向《<戰(zhàn)國策>書錄》:“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zhuǎn)危為安運(yùn)亡為存,亦可喜,亦可觀。” |
好整以暇 |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 |
危急存亡 |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扶危定亂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能識人,能愛人才,能為國留得那英雄豪杰,為朝廷扶危定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