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陵匍匐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òu líng pú fú
基本解釋壽陵:古燕國地名;匍匐:伏地而行。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連自己原來所會的東西也忘掉了。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可謂壽陵匍匐,非復邯鄲之步?!?/p>
暫未找到成語壽陵匍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壽陵匍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萬壽無疆 | 《詩經 豳風 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td> |
三節兩壽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三節兩壽,孝敬上司的錢,雖不敢任情減少,然而總是照著前任移交過來的簿子送的。” |
上替下陵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禮儀志》:“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儀,上替下陵,此謂大亂。” |
上陵下替 | 《隋書·煬帝紀》:“上陵下替,綱維靡立。” |
下陵上替 | 《左傳 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無亂乎?” |
與天地同壽 | 戰國·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td> |
喬松之壽 | 《漢書 王吉傳》:“大王誠留意如此,則心有堯舜之志,體有喬松之壽?!?/td> |
五陵年少 | 唐·白居易《瑟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td> |
五陵英少 | 清·龔自珍《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結客五陵英少,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td> |
五陵豪氣 | 元·無名氏《王粲登樓》第三折:“我怎肯與鳥獸同群,豺狼作伴,兒曹同輩,兀的不屈沉殺五陵豪氣。” |
人壽年豐 | 南朝 梁 蕭統《文選 潘岳<藉田賦>》:“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豐?!?/td> |
匍匐之救 | 《詩經·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
匍匐而行 | 明·宗臣《報劉一丈書》:“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td> |
南山之壽 | 《詩經·小雅·天?!罚骸叭缭轮悖缛罩?,如南山之壽?!?/td> |
富貴壽考 | 《舊唐書·郭子儀傳贊》:“富貴壽考,繁衍安泰,衰榮始終,人道之盛,此無缺焉?!?/td> |
壽不壓職 | 元·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一折:“免禮,免禮!小官欲待還禮來,一了說,壽不壓職。”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
壽山福海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22回:“屏門上,掛一軸‘壽山福海’的橫披畫。” |
壽比南山 | 《詩經 小雅 天?!罚骸叭缭轮?,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td> |
壽滿天年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托生?!?/td> |
壽終正寢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1回:“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夸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
壽陵失步 |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馀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廣陵散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td> |
延年益壽 | 戰國 楚 宋玉《高唐賦》:“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td> |
懷山襄陵 | 《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
怡神養壽 | 《紀聞·牛應貞》:“水解凍而繞軒,風扇和而入牖,固可蠲憂釋疾,怡神養壽?!?/td> |
日陵月替 |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徵曰:‘觀自古帝王,在于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td> |
暴內陵外 | 《周禮 夏官 司馬上》:“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