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頌善禱的成語(yǔ)故事
拼音shàn sòng shàn dǎo
基本解釋關(guān)于頌揚(yáng),關(guān)于祝禱。用來稱贊能在頌揚(yáng)之中帶有規(guī)勸的意思。
出處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暫未找到成語(yǔ)善頌善禱 的典故!
更多成語(yǔ)出處和典故
※ 與(善頌善禱)相關(guān)的成語(yǔ)及歷史出處:
成語(yǔ) | 歷史出處 |
---|---|
武不善作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shí)間傷了你的性命。” |
歌功頌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進(jìn)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jìn)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改過遷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遏惡揚(yáng)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yáng)善,順天休命。”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gè)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gè)方便也好。”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止于至善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shī)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fēng)流共古長(zhǎng)。” |
欺善怕惡 | 明 楊柔勝《玉環(huán)記 韋皋別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無端多兇惡,我每反被相辱沒,欺善怕惡,欺善怕惡。” |
善游者溺 | 《淮南子·原道訓(xùn)》:“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善善惡惡 | 先秦 荀況《荀子 強(qiáng)國(guó)》:“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yīng)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
福善禍淫 | 《尚書 湯誥》:“天道福善禍淫。”孔傳:“政善,天福之;淫過,天禍之。” |
改惡向善 | 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改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
善自為謀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為謀。’” |
懲惡勸善 |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
盡善盡美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哀公問五義》:“雖不能盡善盡美,必有所處焉。” |
善為說辭 | 《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善為說辭。” |
慈眉善目 | 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圓圓的臉,長(zhǎng)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
善始善終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
采善貶惡 |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 |
見善必遷 | 唐·陸贄《奉天請(qǐng)罷瓊林大盈二庫(kù)狀》:“以陛下天姿英圣,儻加之見善必遷,是將化蓄怨銜恩,反過差為至當(dāng)。” |
善刀而藏 | 《莊子·養(yǎng)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
多謀善斷 | 晉 陸機(jī)《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