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管殘瀋的成語故事
拼音duàn guǎn cán shěn
基本解釋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瀋,墨汁。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斷管殘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斷管殘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刀兩斷 | 唐 寒山《詩三百三首》:“男兒大丈夫,一刀兩斷截;人面禽獸心,造作何時歇!” |
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
一筆勾斷 | 宋·陳亮《與吳益恭書》:“此事今已一筆勾斷云云。” |
七斷八續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應榮圣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 |
不怕官,只怕管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
不斷如帶 | 《新唐書 韓愈傳贊》:“自晉汔隋,老佛顯行,圣道不斷如帶。” |
不管一二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六回:“你這猴子,不管一二,到處里闖禍。”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左手交銀,右手交人,若三日沒有來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
不管不顧 | |
絲竹管弦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臨機立斷 | 明·唐順之《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訪得淮揚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英敏多謀,臨機立斷,運籌足以破鬼夷之算,賈勇足以汗懦將之顏。” |
臨機能斷 | 《北史·樊子蓋傳論》:“子蓋雅有干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臨機輒斷 | 《新唐書·杜如晦傳》:“如晦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內負大節,臨機輒斷。” |
主觀臆斷 | |
義斷恩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離別,可憐是千里關山,獨自跋涉。似這般割肚牽腸,倒不如義斷恩絕。” |
九回腸斷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 《周易 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互相殘殺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天下之人,互相殘殺。” |
井管拘墟 |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尚書集注音疏》:“鉅儒著述,皆有本原,不得以井管拘墟,輕相訾議也。” |
仁柔寡斷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則仁柔寡斷之主,漢獻、唐昭之儔耳!” |
以義斷恩 | 《晉書·劉毅傳》:“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相為好丑。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
以管窺天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
以管窺豹 |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
優柔失斷 | 《舊唐書·高祖紀論》:“然而優柔失斷,浸潤得行。” |
優柔寡斷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
優柔無斷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煙波隔千里,白頻香散東風起,日落汀洲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 |
優游不斷 | 《漢書 元帝紀贊》:“牽制文義,優游不斷。” |
余腥殘穢 | 明·方孝孺《畸亭記》:“逐逐于眾人之后,求其余腥殘穢以自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