絺繪章句的成語故事
拼音zhǐ huì zhāng jù
基本解釋雕琢文辭,修飾章句。
出處清·葉名灃《橋西雜記·宋紹興十八年同年錄》:“高宗試進(jìn)士于南省,戒飭有司,毋以絺繪章句為工,當(dāng)以淵源學(xué)問為尚。”
暫未找到成語絺繪章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絺繪章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繪影繪聲 | 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xiàn)形記>序》:“而壹意孤行,為若輩繪影繪聲,定一不磨之鐵案。”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繪聲繪影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繪聲繪影,字字陰森,綠人毛發(fā),真乃筆端有鬼。” |
斷章截句 | 《宋史 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
字斟句酌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表面文章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xué)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一句話,就是要落在實(shí)處。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shí)際效果、實(shí)際效率、實(shí)際速度、實(shí)際質(zhì)量、實(shí)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 |
滿腹文章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他憑著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zhuǎn)千階。” |
句比字櫛 | 清·錢謙益《宋子建<遙和集>序》:“宋子建盡取六代三唐之詩,句比字櫛,繼聲屬和,名之曰《遙和集》。” |
章句之徒 | 見“章句小儒”。 |
高頭講章 |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辟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里開口,才入得進(jìn)這中庸兩個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頭講章,照著那講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講完。” |
句櫛字比 | 清·仇兆鰲《<北詩詳注>序》:“求其歸宿所在,又從而句櫛字比之,庶幾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 |
龍章秀骨 | 宋·梅堯臣《讀萃秘校卷》詩:“龍章秀骨若輕時,繼作五弦須款款。” |
雜亂無章 |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清詞麗句 | 唐 杜甫《戲?yàn)榱^句》之五:“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
反面文章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詩》:巨屨揚(yáng)矣,于彼高岡;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輝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帶貶,反面文章,含蓄無窮,頗有風(fēng)人之旨。’” |
相得益章 | 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
章臺楊柳 | 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后韓使人寄柳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 |
順理成章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論語》:“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也。” |
章臺之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章臺之柳,雖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
紫綬金章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 |
有章可循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那里是怎么解決的,這兒也就有章可循了。” |
句斟字酌 | 清 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第一卷:“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斷章摘句 | 唐·李商隱《唐容州經(jīng)略使〈元結(jié)文集〉后序》:“其疾怒急擊,快利勁果,出行萬里,不見其敵;高歌酣顏,入飲于朝,斷章摘句,如振如生。” |
道德文章 | 宋·辛棄疾《漁家傲·為余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 |
鳳采鸞章 | 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鳳采鸞章,霞鮮錦縟。” |
麗句清詞 | |
話不投機(jī)半句多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26回:“這日大家暢飲,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jī)半句多’,不知不覺,喝了個酩酊大醉。” |
發(fā)昏章第十一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只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dāng)街心里去了,跌得個‘發(fā)昏章第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