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屋興嗟的成語故事
拼音yǎng wū xīng jiē
基本解釋仰望屋頂長(zhǎng)嘆。指毫無辦法,一籌莫展。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cè):“一面就近再等下一科的會(huì)試,免了一番長(zhǎng)途跋涉,不必再為籌措旅費(fèi),仰屋興嗟。”
暫未找到成語仰屋興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仰屋興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金屋藏嬌 |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mèng)》第23回:“當(dāng)時(shí)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祐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
高屋建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jì)》:“地勢(shì)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仰屋著書 |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
興高采烈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
珍樓寶屋 | 《淵鑒類函·佛寺三》:“唐高力于來廷坊建佛寺,珍樓寶屋,竭盡國資。” |
意興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
迭床架屋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xué),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詩經(jīng)·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止戈興仁 | 《漢晉春秋》:“將欲止戈興仁,為百姓請(qǐng)命。” |
阿嬌金屋 | 語出舊題漢 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shí)曾對(duì)姑母長(zhǎng)公主說:“若得阿嬌(姑母之女)作婦,當(dāng)以金屋貯之。” |
去害興利 | 唐·韓愈《國子助教河?xùn)|薛君墓志銘》:“后佐河陽軍,任事去害興利。” |
家和萬事興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7回:“大凡一家人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何況媳婦又沒犯甚么事!” |
仰首伸眉 | 西漢 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 |
高山仰止 | 《詩經(jīng)·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望洋興嘆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詩歌五》:“千古吟人,望洋興嘆。” |
興致勃勃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到了群考,眾人以為緇氏必不肯去,誰知他還是興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豈無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進(jìn)去考了一場(chǎng)。” |
興師動(dòng)眾 | 《吳子 勵(lì)士》:“夫發(fā)號(hào)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dòng)眾,而人樂戰(zhàn);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
屋烏之愛 | 清 俞樾《春在堂隨筆》第六卷:“若縣試第一人,必謂明府推屋烏之愛耳。” |
大興土木 | 《舊五代史 漢書 李守貞傳》:“以廣其第,大興土木,治之歲余,為京師之甲。” |
人仰馬翻 | 清 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趙家一門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盡,人仰馬翻。” |
屋下架屋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xué)》:“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 |
興師問罪 | 宋 沈括《夢(mèng)溪筆談》:“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
高高興興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67回:“且說薛姨媽聞知湘蓮已說定了尤三姐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興興要打算替他買房子,治家伙,擇吉迎娶。” |
方興未艾 |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
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fēng)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禍從天降,災(zāi)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fēng)。” |
意興盎然 |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路行來,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興盎然。” |
愛屋及烏 | 《尚書大傳 大戰(zhàn)》:“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孔叢子 連叢子下》:“若夫顧其遺嗣,得與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愛屋及烏,惠下之道。” |
嘆老嗟卑 | 宋·陸游《歲莫》詩:“小筑幽棲與拙宜,讀書寫字伴兒嬉,已無嘆老嗟卑意,卻喜分冬守歲時(sh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