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文任武的成語故事
拼音fèi wén rèn wǔ
基本解釋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仍廢文任武,綴甲歷兵,效勝于戰(zhàn)場。”
暫未找到成語廢文任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廢文任武)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代文宗 | 明·郭勛《英烈傳》第19回:“他兩人真是一代文宗。”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
一劍之任 | 《尉繚子·武議》:“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將事也;一劍之任,非將事也。”《戰(zhàn)國策·齊策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于壇位之上。” |
一十八般武藝 | 元 白樸《梧桐雨》楔子:“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
一文不值 | 明 畢魏《三報恩 罵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
一文如命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個毛病,嗇細(xì)非常,一文如命。” |
一文莫名 | 巴金《談<憩園>》:“不過我雖然一文莫名靠稿費(fèi)生活,卻不能不說自己不是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所以我會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個楊老三的故事。” |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3回:“相公年幼,休要妄費(fèi)了。有時,看這東西不難;沒有時,便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沒得銀錢,便是俗語說得好:‘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一方之任 | 《漢書·終軍傳》:“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 |
一紙空文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近來又有了什么外銷名目,說是籌了款項,只能辦理本省之事;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zé)。” |
一身兩任 | 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 |
一身二任 | 《漢書·王吉傳》:“諸侯骨肉莫親大王,大王于屬則子也,于位則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責(zé)加焉。” |
一身而二任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吉傳》:“諸侯骨肉,莫親大王,大王于屬則子也,于位則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責(zé)加焉。”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jīng)武律,以立其身。” |
下筆成文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詩才高美,且無書不讀,下筆成文,千言立就。” |
不以人廢言 | 春秋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不可偏廢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 |
不名一文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書劍飄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
不廢江河 | 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不文不武 | 唐 韓愈《瀧吏》詩:“不知官在朝,有益國家不?得無虱其間,不文亦不武。” |
不直一文 |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一文,不直一文。” |
不立文字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元 七佛 釋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不勝其任 | 戰(zhàn)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
不通文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小生舊日在那里住了數(shù)年,與他相交時,他雖是個不通文墨的人,為見他與人結(jié)交真有義氣,是個好男子。” |
喪言不文 | 《孝經(jīng)·喪親篇》:“子曰:‘孝子之喪親也……禮無容,言不文。’” |
中途而廢 | 《北史·景穆十二壬傳》:“愿聞朝廷,特開運(yùn)略,少復(fù)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