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肥弟瘦的成語故事
拼音xiōng féi dì shòu
基本解釋舊喻兄弟相愛,臨難爭死。
出處《后漢書·趙孝傳》:“及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之,即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賊大驚,并放之。”
暫未找到成語兄肥弟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兄肥弟瘦)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烏衣子弟 |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閣含春,便有那烏衣子弟伴紅裙。” |
乘堅策肥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上》:“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
乘肥衣輕 | 《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鐘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云。” |
乘輕驅肥 | 《晉書·傅咸傳》:“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賤隸乘輕驅肥。” |
你兄我弟 | 清·蒲松齡《東郭外傳》:“你逐日在外頭呼朋喚友,你兄我弟,是沒有工夫料理家務的。” |
兄友弟恭 | 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使布立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
兄弟參商 | 三國·魏·曹植《與吳季重書》:“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 |
兄弟孔懷 | 《詩經·小雅·常棣》:“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
兄弟怡怡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兄弟手足 | 宋·蘇轍《為兄軾下獄上書》:“臣竊哀其志,不勝手足之情。” |
兄弟鬩于墻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侮)。”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兄弟鬩墻 | 《詩經 小雅 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 |
兄死弟及 | 《公羊傳·昭公二十二年》:“不與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辭也。” |
兄終弟及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沾益州土知州安邊,舊土官安遠之弟,兄終而弟及者也。” |
入孝出弟 |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
入室弟子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博碩肥腯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 |
厚酒肥肉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揚權》:“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
友于兄弟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
古肥今瘠 | 唐·張遠彥《書法要錄》卷二:“無常謂之古肥,子敬謂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頗反。” |
葉瘦花殘 | 明 王玉峰《焚香記 構禍》:“趁你青春年少,正好做人,只怕后來葉瘦花殘,悔之晚矣。” |
吃肥丟瘦 | 向春《煤城激浪》:“你背著我,吃肥丟瘦。” |
同堂兄弟 | 《北史 公孫表傳》:“二公孫,同堂兄弟耳。”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四海皆兄弟 | 先秦·孔子《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如兄如弟 | 《詩經 邶風 谷風》:“宴爾新婚,如兄如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