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駝荊棘的成語故事
拼音tóng tuó jīng jí
基本解釋銅駝:銅制的駱駝,古代置于宮門外。形容國土淪陷后殘破的景象。
出處《晉書 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暫未找到成語銅駝荊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銅駝荊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披荊斬棘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異傳》:“帝謂公卿曰:‘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
破銅爛鐵 | 清·龔自珍《杭大宗逸事狀》:“買破銅爛鐵,陳于地賣之。” |
三槐九棘 | 《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 |
銅壺滴漏 | 唐 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鐘應應。” |
藪中荊曲 | |
書香銅臭 |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何物充棟汗車牛,混了書香銅臭。賈儒商秀,怕遇著秦皇大搜。” |
荊榛滿目 | 《舊五代史·盧文進傳》:“文進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 |
地棘天荊 | 朱謙良《感懷和病俠》:“地棘天荊誰管得,此身權寄水云邨。” |
棘刺母猴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宋人有請為燕王以棘刺之端為母猴者,必三月齋然后能觀之。” |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6回:“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布裙荊釵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陶穀》:“有善謀者,選籍中艷麗,詐為驛卒孀女,布裙荊釵,日擁彗于庭。” |
班荊道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與食,而言復故。”杜預注:“班:布也。” |
銅心鐵膽 | 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秀才每自古眼睛饞,不似這里忒銅心鐵膽。” |
舉動荊棘 | |
桃弧棘矢 | 《左傳·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災。” |
夾板醫駝子 | 清·翟灝《通俗編·藝術》:“譬如有人卒患脊僂,諸醫療治。醫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壓,不覺雙目一時并出。脊雖得直,命不得存。” |
荊筆楊板 | 《晉書·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荊筆楊板行詔書。” |
荊天棘地 | 清 壯者《掃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荊天刺地,生氣索然。” |
銅墻鐵壁 | 元 無名氏《謝金吾》楔子:“孩兒此一去,隨他銅墻鐵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銅頭鐵臂 | 巴金《旅途通訊·廣州在轟炸中》:“住在這里每個人都有被炸死的機會,沒有誰能做一個銅頭鐵臂的人。” |
荊棘銅駝 | 《晉書 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
銅唇鐵舌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3回:“不得賢弟自來力救,便有銅唇鐵舌,也和他分辯不得。” |
針針叢棘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后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 |
銅臭熏天 | |
銅頭鐵額 | 《海內十洲記 聚窟洲》:“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 |
荊棘載途 | 《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孔穎達疏:“言無道路可從,冒榛藪也,說其窮困之極也。” |
鐵壁銅墻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果然是鐵壁銅墻,端的是人強馬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