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莽滅裂的成語故事
拼音lǔ mǎng miè liè
基本解釋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則陽》:“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
暫未找到成語鹵莽滅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鹵莽滅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大義滅親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
不可磨滅 |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下》:“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
身敗名裂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23回:“看來許多舉人、進士做了官,往往因為幾十兩銀子的賄弄,身敗名裂。” |
薪盡火滅 | 《法華經·序品》:“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三回:“眾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你兩個閉了鳥嘴!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滅絕人性 | 傅抱石《鄭板橋文集前言》:“一個是岳父滅絕人性,買通贓官,置無辜的女婿于死地。” |
發指眥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
心膽俱裂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大37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
溺心滅質 | 語出《莊子 繕性》:“文滅質,博溺心。” |
眥裂發指 | 《史記·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
膽裂魂飛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 |
滅門刺史 | 明·敖英《東谷贅言》上卷:“人有恒言:‘破家縣令,滅門刺史。’予謂此言,強宗豪右當常訟之。” |
草莽英雄 | 馮鏗《紅的日記》:“胸前和肩膀上纏著眩著人眼的紅色標幟,真是個‘草莽英雄’的氣慨。” |
刺心裂肝 | 明·張居正《答參軍高梅庵》:“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肝,痛何可言。” |
灰身滅智 | 隋·智顗《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余涅槃。” |
滅頂之災 | 《周易 大過》:“過渉滅頂,兇,無咎。” |
自取滅亡 | 《陰符經》下卷:“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
長生不滅 | 元·賈仲文《金童玉女》第一折:“你二人跟我出家,長生不滅。” |
身名俱滅 | 晉·桓玄《與劉宰之書》:“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 |
兵強則滅 | 《列子 黃帝》:“老聃曰:‘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
裂裳裹膝 | 漢·趙曄《吳趙春秋·闔閭內傳》:“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晝馳夜趨,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鶴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絕聲。” |
穿云裂石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數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 |
碎心裂膽 | 《四游記·蕭后呂客談兵》:“仗臣平生所學,排上南天七十二陣,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將碎心裂膽,無計所出矣。” |
毀形滅性 | 元·楊景賢《西游記》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毀形滅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
永不磨滅 | 郭沫若《創造者》:“你們是永不磨滅的太陽,永遠高照著時間的大海。” |
興滅舉廢 | 明·劉基《杞子來潮》:“胥教胥海,以引以為翼,以繼武王周公興滅舉廢之心,可也。” |
滅門絕戶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縱是你舊媳婦舊丈夫依舊歡聚,可送的俺一家兒滅門絕戶。” |
浸微浸滅 |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上嘉唐虞,下悼桀紂,浸微浸滅浸明浸昌之道,虛心以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