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弓搭箭的成語故事
拼音niān gōng dā jiàn
基本解釋拈:用手指夾住。一手握弓,一手將箭放在弦上,準(zhǔn)備發(fā)射。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張飛帶住馬,拈弓搭箭,回射馬超。”
暫未找到成語拈弓搭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拈弓搭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搭一檔 | 周立波《夏天的晚上》:“兩個朋友一搭一檔的,說了許多挖苦這首歌的話,實際上是挖苦因為這首歌而惹起了傷感的人們。” |
一搭兩用 | |
一箭上垛 | 元 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這個不打緊,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
一箭之地 | 元 無名氏《博望燒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鍋造飯去。” |
一箭之遙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lǐng),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
一箭雙雕 | 《北史 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fā)雙貫焉。” |
七搭八扯 | |
七搭八搭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七回:“這里人瑞卻躺到煙炕上去燒煙,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殘說話。”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爺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說些什么。” |
七支八搭 | |
萬箭攢心 | 唐 李沈《獨異志》:“梁沈約,家藏書十二萬卷,然心僻惡,聞人一善,如萬箭攢心。” |
萬箭穿心 | 《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聽到哥子末后一段說話,真如萬箭穿心,竟放聲大哭起來。” |
萬箭鉆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那安卿說到此處,好如萬箭鉆心,長號數(shù)聲而絕。” |
東南竹箭 |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 |
東箭南金 | 唐 羅隱《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空羨良朋盡高價,可憐東箭與南金。” |
烏焦巴弓 | 蔡東藩《民國演義》第五回:“良弼正要進門,猛聽得一聲怪響,不禁卻顧,可巧彈落腳旁,把左足轟得烏焦巴弓,呼痛未終,已是暈倒。” |
亂箭攢心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見父親倒在一個壁角邊亂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見,猶如亂箭攢心,放聲號哭。” |
傷弓之鳥 | 《晉書 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于虛發(fā)。” |
伴風(fēng)搭雨 | |
似箭在弦 | 茅盾《子夜》八:“一句問話,似箭在弦,直沖到眉卿的臉上了。” |
低頭搭腦 | 梁斌《紅旗譜》一:“老祥子大娘正點著燈做晚飯,看見朱老鞏走進來,低頭搭腦坐在臺階上。” |
信手拈來 | 宋 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
光陰似箭 | 前蜀 韋莊《關(guān)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時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
光陰如箭 | 唐 韋莊《關(guān)河道中》詩:“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
克傳弓冶 | 《舊唐書·趙道興傳》:“卿今克傳弓冶,可謂不墜家聲。” |
前言不搭后語 | 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第六章:“四科長急得前言不搭后語地說:‘701,不是我!’” |
勾勾搭搭 | 毛澤東《關(guān)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總結(jié)》:“不積極地反汪反漢奸,有時還向日本的和平使者勾勾搭搭。” |
勾肩搭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4卷:“只見尼姑與那些女娘,或是摟抱一會,或是勾肩搭背、偎臉接唇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