鐫脾琢腎的成語故事
拼音juān pí zhuó shèn
基本解釋謂精心構思,刻意雕琢文辭。
出處清·劉大櫆《與王君書》:“獨念近世以來,其以文章鳴世者,追逐時趨,日就衰壞,獨足下鐫脾琢腎,辭出于己,淘汰凈盡。”
暫未找到成語鐫脾琢腎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鐫脾琢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脾肉之嘆 |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于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
鉥心劌腎 | 明·宋濂《政天年朱府君霞塢殲表》:“若拈華摘艷,鉥心劌腎奪辭章問,陋之陋者也。” |
劌鉥肝腎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四卷:“江橙里詞清遠而蘊藉,沈沃田稱其‘劌鉥肝腎,磨濯心志,苦心孤詣以為詞’。” |
雕章琢句 | 宋 俞文豹《吹劍錄》:“此豈舒箋點翰,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 |
沁人心脾 | 清 王士禛《帶經詩話》:“予謂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
凄入肝脾 | 三國魏·繁休伯《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凄入肝脾,哀感頑艷。” |
粉裝玉琢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中斗他玩耍一回;” |
雕肝琢膂 | 明·宋濂《<劉兵部詩集>序》:“師友良矣,非雕肝琢膂,宵詠朝吟,不能有一驗其所至之淺深。” |
動人心脾 |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先秦的散文》:“他們的長處,在于能夠度察天下的大勢而出之以引人入勝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動人心脾的危辭險語。” |
痛入心脾 |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兒]餓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親看著,傷心慘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
鐫骨銘心 |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吾國對日關系之痛史,宜鐫骨銘心,紀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
玉不琢,不成器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
雕肝掐腎 | 清·馮桂芳《寄丁中丞粵中》詩:“雕肝掐腎亦小技,非公所喜非我為。” |
雕心刻腎 | 明·胡應麟《詩藪·六朝》:“詩文不朽大業,學者雕心刻腎,窮晝極夜,猶懼弗窺奧妙。” |
鏤肝鉥腎 | 吳梅《題<香石觀室棋譜>》詩:“坍廷嗜棋二十年,鏤肝鉥腎不論錢。” |
沁入心脾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9回:“一霎時覺得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滿身愉快,為從來所未有。” |
不傷脾胃 | 茅盾《子夜》:“罵幾句不傷脾胃。” |
雕肝琢腎 | 唐 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
刳心雕腎 |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鐫空妄實 | 宋·曾敏行《獨酷雜志》:“切不可閉門合目,作鐫空妄實之想也。” |
搜索腎胃 | 宋·陳師道《<寇參軍集>序》:“苦心竭思,搜索腎胃,如與世士出寄作新,夸多而斗捷,以角一時之名者。” |
感人心脾 | 清·顧彩《焚琴子傳》:“[琴子]為詩文,下筆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
刻章琢句 | 宋 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刻章琢句獻天子,釣取薄祿歡庭闈。” |
鉥肝劌腎 | 明·宋濂《徐永舟墓銘》:“世號為晆州詩派,方舟惡取而諷詠之,鉥肝劌腎,期超邁之乃已。” |
粉妝玉琢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 |
雕肝鏤腎 | 清·許印芳《<詩品>跋》;“雖極雕肝鏤腎,亦終惝恍而無賃。” |
劌心鉥腎 | 清·錢謙益《復徐巨源書》:“仆之馬齒長矣,下上今古,劌心鉥腎,亦不啻三折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