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攀蟾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é guì pān chán
基本解釋蟾:蟾蜍。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舉及第。
出處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釣鰲手。”
暫未找到成語折桂攀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折桂攀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波三折 | 《宣和書譜 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茍。” |
七折八扣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8回:“這里的客店錢,就拿兩塊洋錢出來,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強用了。” |
三折之肱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今聞老爺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國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爺江山有分,我輩皆臣子也,禮當拜請。” |
三折其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三折股為良醫 |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揚,四遭渏摭,是以竊知乎之則。” |
三折肱為良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三折肱,為良醫 | 《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不撓不折 | 宋 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不敢高攀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 |
叢輕折軸 |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劉勝傳》:“臣身遠與寡,莫為之先,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叢輕折軸。” |
東量西折 | 元·高明《琵琶記·義倉賑濟》:“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東量西折’,難教小人賠償。” |
為五斗米折腰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九折臂 | 戰國 楚 屈原 《九章 惜誦(惜誦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歷方藥,則成良醫。” |
五斗折腰 |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
傷夷折衄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至乃愚佻短略,輕進輕退,傷夷折衄,數表師徒。” |
低眉折腰 |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俎樽折沖 | |
蘭摧玉折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
蘭桂騰芳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父母俱存,謂之椿萱并茂;子孫發達,謂之蘭桂騰芳。” |
蘭桂齊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
蘭熏桂馥 | 唐 駱賓王《上齊州張司馬啟》:“常山王之玉潤金聲,博望侯之蘭熏桂馥,羽儀百代。” |
蘭薰桂馥 | 唐 駱賓王《上齊州張司馬啟》:“常山王之玉潤金聲,博望侯之蘭薰桂馥,羽儀百代。” |
鳳附龍攀 | 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 |
千回百折 |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書·五》:“百川時文,精粹湛深,抽心苗,發奧旨,繪物態,狀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淺近。” |
千磨百折 | 清·曾國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銘》:“人懷忠憤,如報私仇,千磨百折,有進無休。” |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 《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