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功謀利的成語故事
拼音jì gōng móu lì
基本解釋計較功名,謀求私利。
出處明·鐘士懋《送鄭先生之昌國訓導序》:“以其計功謀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誼明道之責,譬猶建樛屈之木,而為測景之表?!?/p>
暫未找到成語計功謀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計功謀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祖功宗德 | 《孔子家語 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td> |
歌功頌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功虧一簣 | 《尚書 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td> |
干凈利落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居功自滿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搖旗這樣的人,平時居功自滿,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力,常發怨言。” |
失敗是成功之母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td> |
用智鋪謀 | 明·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韓元帥率領軍卒,驅將校用智鋪謀?!?/td>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td>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td>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td> |
以權謀私 | 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有的黨政機關設了許多公司,把國家撥的經費拿去做生意,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td> |
處實效功 |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命與仇謀 | 唐·韓愈《進學解》:“命與仇謀,取敗幾時?!?/td> |
急功近利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文治武功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td> |
將功折罪 | 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出來?!?/td> |
汗馬功勞 | 韓非《韓非子 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td> |
唯利是圖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
豐功偉績 | 宋 周行己《上宰相書》:“逮事三主,始終一心,豐功偉績,昭煥今古?!?/td> |
出師不利 | 浩然《艷陽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師不利,一個好人都沒有遇上。” |
無計可施 | 元 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轉彷徨,無計可施?!?/td>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
妨功害能 | 漢·李陵《答蘇武書》:“而防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