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鬟妝鏡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 huán zhuāng jìng
基本解釋秦鬟:浙江的秦望山;妝鏡:紹興鑒湖。比喻山清水秀的風(fēng)景區(qū)。
出處宋·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最負(fù)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
暫未找到成語秦鬟妝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秦鬟妝鏡)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破鏡重圓 | 宋 李致遠(yuǎn)《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
濃妝艷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每日只是濃妝艷抹,和西門慶做一處取樂。” |
朝秦暮楚 |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謝館秦樓 | 元·關(guān)漢卿《斗鵪鶉·女校尉》曲:“茶余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
以人為鏡 | 先秦 墨翟《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
樂昌破鏡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樂昌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驚。” |
明鏡高懸 | 元 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個幸對清官,明鏡高懸。” |
秦歡晉愛 | 元·向賁《醉花陰》:“秦歡晉愛成吳越,料今生緣分拙。” |
昏鏡重磨 |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見孔目哥哥呵!似那撥云見日,昏鏡重磨。” |
濃妝艷飾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那女孩兒濃妝艷飾,從里面出來,請魯達(dá)居中坐了,插燭也似拜了六拜。” |
肝膽秦越 |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26節(jié):“我數(shù)百年來蕩析離居、肝膽秦越之父子兄弟,今乃得以代議士之名譽,集茲一堂。” |
妝聾做啞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一個悄悄冥冥,一個絮絮答答。卻早禁住隋何,迸住陸賈,叉手躬身,妝聾做啞。” |
鏡里采花 | 《白雪遺音·無樓梯兒》:“竹籃子打水,鏡里采花,抓不著他。” |
妝嫫費黛 | 唐·白居易《五古·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妝嫫徒費黛,磨甋詎成璋?” |
水月鏡花 |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
紅妝素裹 | 毛澤東《沁園春·雪》:“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
分鞋破鏡 |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徐德言娶陳后主妹樂昌公主為妻,公主有才貌。陳亡之際,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分鞋,見示例) |
越瘦秦肥 | 唐 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有色眼鏡 | 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你們的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 |
秦越肥瘠 |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高抬明鏡 | 《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 |
磨磚作鏡 | 宋·陸游《仰首座求鈍庵》詩:“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磚作鏡未為愚。” |
秦瓊賣馬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36回:“秦瓊賣馬,子胥吹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
照妖鏡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1回:“我再出個‘照妖鏡’,打《老子》一句,如打著,還你扇子。” |
虛堂懸鏡 | 《宋史 陳良翰傳》:“無術(shù),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 |
胸有懸鏡 | 《收獲》1981年第1期:“運行人員互相對視了一眼,由衷信服地點著頭,這位局長胸有懸鏡,明察秋毫。” |
人心如鏡 | 宋·洪邁《夷堅丙志》第10卷:“且謂人心如鏡,須管常磨,勿令塵染污,自然聰明。” |
以古為鏡 | 《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