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井及泉的成語故事
拼音jué jǐng jí quán
基本解釋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處。比喻做事善始善終。
出處《孟子·盡心上》:“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及泉,猶為棄井也。”
暫未找到成語掘井及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掘井及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及時應令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力所能及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詐奸不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回:“正在五岳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廝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里,來宅子后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 |
抱恨黃泉 | 唐·李賢等引注《邕別傳》:“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滅土灰,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 |
背鄉離井 | 見“背井離鄉”。 |
屨及劍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
望塵靡及 | 清·黃宗羲《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如廝隸之于貴官,負弩前驅望塵靡及耳。” |
井中視星 | 《尸子·廣釋》:“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 |
及時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井水不犯河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
鞭不及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
有過之而無不及 | 《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
井井有條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落井下石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過猶不及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
毛遂墮井 | 《西京雜記》卷六:“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
碧落黃泉 | 唐 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渴而穿井 |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及笄年華 |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 |
行不及言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諸兄與弟,當以行不及言為恥。” |
及瓜而代 |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
可望而不可及 |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里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