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種流傳的成語故事
拼音miù zhǒng liú chuán
基本解釋謬:錯誤、差錯;引申為走了樣的;不正確的;種:種子。比喻荒謬錯誤的東西(言論、學風流派等)一代代流傳下去。
出處明 湯顯祖《答門人鄧君遷書》:“第時課穿雜,謬種流傳,縱浚發于慧心,或取驚于拙目。”
暫未找到成語謬種流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謬種流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開源節流 | 荀況《荀子 富國》:“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 |
流言蜚語 | 《明史 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
倒背如流 | 郭沫若《蘇聯紀行日記 六月廿七日》:“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來倒背如流了。” |
進種善群 | 清·張鶴齡《法人篇》:“且變法之后,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此進種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決也。” |
風流人物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流離瑣尾 | 《詩經 邶風 旌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
名士風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
肝髓流野 | 《舊唐書·蕭瑀傳》:“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與賊肝髓流野,得復宗廟,遺老殘民聞輿馬音,流涕相歡。”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風流才子 | 唐 元稹《鶯鶯傳》:“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流離轉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 |
流離顛沛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 |
雨散風流 | 清·方文《送錢而介歸攜李》詩:“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獨多……可憐一別十三載,雨散風流竟安在。” |
祖傳秘方 | 曲波《林海雪原》:“他說涂上既能防凍又能治療,并說這是他祖傳秘方。” |
刀耕火種 | 宋 陸游《雍熙請機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以今別是生涯地。” |
匡謬正俗 | 唐·顏師古有《匡謬正俗》八卷。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 |
黃耳傳書 |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后因以為常。” |
流里流氣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農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攤前造作地擺好姿勢,等待城里來的流里流氣的攝影師按快門。” |
讀書種子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漢二獻皆好書,而其傳國皆最遠。士大夫家,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 |
細水長流 | 清 翟灝《通俗編 地理》引《遺教經》:“汝等常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
流風馀俗 | |
以訛傳訛 | 清 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 |
同流合污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盡付東流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9回:“那緣法盡了,往時的情義盡付東流,還要變成了仇怨。” |
薪燼火傳 | 梁啟超《管子傳·自序》:“雖不能至,而或具體而微焉,或有其一體焉,則薪燼火傳,猶旦莫也,國于是乎有與立。” |
流言飛語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修鱗》:“流言飛語,何足憑信。” |
急流勇退 | 宋 蘇軾《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