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難后獲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n nán hòu huò
基本解釋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暫未找到成語先難后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先難后獲)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 |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沒得銀錢,便是俗語說得好:‘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一無所獲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勢既暮,壽兒且寄院中止宿,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
一木難扶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巨聞:‘大廈將傾,一木難扶。’目今庫藏空虛,民日生怨,軍心俱離,總有良將。” |
一木難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
一柱難支 | 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千鈞勢易壓,一柱力難支。” |
一樹百獲 | 先秦 管仲《管子 權(quán)修》:“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
一虎難敵眾犬 | |
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 宋·歐陽修《筆說·駟不及舌說》:“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 |
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駟馬難追。” |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元·李壽卿《伍員吹蕭》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反悔之理。” |
一言難盡 | 《京本通俗小說 志誠張主管》:“張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這里?’夫人道:‘一言難盡’。” |
一言難罄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4回:“若再講他們色子場中,如何取巧弄詭之處,真正一言難罄,抑且掛一漏萬。” |
一鞭先著 | |
一鞭先著 | 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fù)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 劉琨傳》。 |
一飯之先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越語》:“寡人禮先壹飯矣。” |
一馬當(dāng)先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dāng)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
三思而后行 | 《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三災(zāi)八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況且自己又三災(zāi)八難的,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 |
三災(zāi)六難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4回:“誰家也有三災(zāi)六難哩!互相幫助嘛!” |
上下為難 | |
不乏先例 |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義首領(lǐng)中一向重視養(yǎng)子,而且以養(yǎng)子繼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
不勞而獲 |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
不勤而獲 | 宋 王讜《唐語林 補遺三》:“吾聞不勤而獲猶謂之災(zāi),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
不敢后人 | 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凡遇黨政當(dāng)局對抗戰(zhàn)建國積極方面有所號召,亦無不竭誠響應(yīng),不敢后人。” |
不甘后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而廣不甘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
不恥最后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 |
不顧前后 | 《紅樓夢》一二○回:“不是說句不顧前后的話:當(dāng)初東府里太爺,倒是修煉了十幾年,也沒有成仙。這佛是更難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