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若流的成語故事
拼音cóng shàn ruò liú
基本解釋見“從善如流”。
出處《新唐書·張玄素傳》:“從善若流,尚恐不逮,飾非拒諫,禍可既乎?”
暫未找到成語從善若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從善若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
一介之善 | 《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藝,居接士之館。” |
一代風流 | 唐 杜甫《哭李常侍鐸》:“一代風流盡,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
一技之善 | 清·朱彝尊《贈筆公錢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沒焉者已。” |
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 張恨水《啼笑姻緣》續集第八回:“她這兩句話,問得沈國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七竅流血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那婦人揭起被來,見了武大咬牙切齒,七竅流血,怕將起來。”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沈從文《新與舊》:“‘萬丈高樓從地起’,同隊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 |
萬世流芳 | |
萬古流芳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老宰輔,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
萬壑爭流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
萬流景仰 | |
三從四德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 |
三占從二 | 《尚書 洪范》:“三人占,從二人之言。” |
三教九流 | 宋 趙彥衛《云麓漫鈔》第六卷:“(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了如目前。” |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不亦善夫 | 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
不同流俗 | 《禮記 射義》:“不從流俗。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唐·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唐 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
不得善終 |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
不知所從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
不絕若線 | 《公羊傳 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
與人為善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
東播西流 | 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揚仆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
東流西上 | |
東流西落 | 郭沫若《歸去來·雞之歸去來》:“再從東京失業下來,只好成為放浪奴隸,東流西落地隨著工做的地方向四處的鄉下移動。” |
中流一壺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