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爹爹告奶奶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ú diē diē gào nǎi nǎi
基本解釋比喻到處求人。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渾身是鐵,打得多少釘兒?替你添羞臉,到處求爹爹告奶奶。”
暫未找到成語求爹爹告奶奶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求爹爹告奶奶)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奔走相告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dá)之縣。”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殺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yàn)樗欠N孜孜以求、有根有據(jù)、博大精深的治學(xué)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
供不應(yīng)求 | 《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guān)行》:“現(xiàn)在接受了南方六個(gè)單位的訂貨單,每天生產(chǎn)一至二噸,供不應(yīng)求。” |
戶告人曉 | 西漢 劉向《列女傳 梁節(jié)姑姊》:“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
有求必應(yīng) | 唐 李煙《妒神頌》:“所求必應(yīng),高山仰止。” |
不可告人 | 清 陳夢雷《閑止書堂集鈔》:“其于不可告人之隱,猶未忍宣之于眾也。” |
刻舟求劍 | 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吹毛求疵 |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
實(shí)事求是 | 東漢 班固《漢書 河間獻(xiàn)王劉德傳》:“河間獻(xiàn)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xué)好古,實(shí)事求是。” |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時(shí)慕政弄得沒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自告奮勇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就因著自告奮勇求個(gè)恩典,說奴才情愿巴結(jié)這個(gè)缺!”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隱居求志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 |
求仁得仁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新益求新 | 清·王韜《練水師》:“西國船制,日有變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
殺妻求將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
媚外求榮 | 清·吳趼人《痛史》第19回:“這是媚外求榮的結(jié)局,表過不提。” |
拜鬼求神 | 唐 王建《三臺》詩:“揚(yáng)州橋邊小婦,長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
破柱求奸 | 《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時(shí)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yán),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 |
黃牌警告 | 孫力《都市風(fēng)流》第11章:“戴維發(fā)出了黃牌警告,那是威嚴(yán)不可侵犯、不可動(dòng)搖的警告。” |
求全責(zé)備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竊謂天下不能皆絕類離倫之材,君子未嘗持求全責(zé)備之論。” |
求之不得 | 《詩經(jīng) 周南 關(guān)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舍本求末 | 《關(guān)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無時(shí)得源。舍本求末,無時(shí)得本。” |
淺希近求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65卷:“與安期相隨少久,其術(shù)可得而傳。如淺希近求,則房戶幽堅(jiān)。” |
以屈求伸 |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委曲求全 | 宋 歐陽修《滁州謝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dāng)眾怨,始終愛惜,委曲求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