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拾芥的成語故事
拼音hǔ pò shí jiè
基本解釋琥珀:植物化石;芥:小東西。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出處《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唐·孔穎達疏:“亦有異類相感者,若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暫未找到成語琥珀拾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琥珀拾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
不可收拾 | 唐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
易于拾遺 | 晉·陸機《五等諸侯論》:“新都襲漢,易于拾遺也。” |
路不拾遺 | 漢 賈誼《新書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
俯拾皆是 |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 做“雜文”也不易》:“現在竟也累得來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著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雜文’。” |
纖芥之疾 |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臣》:“茍無系于社稷之存亡,則四方之勞擾,民生之憔悴,雖有誠臣,亦以為纖芥之疾也。” |
不存芥蒂 | 漢 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云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
拾掇無遺 | |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
掇拾章句 | |
視如草芥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
道無拾遺 |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商賈重寶,單車露宿,牛馬放牧,道無拾遺。” |
拾帶重還 |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
掇青拾紫 | 《歧路燈》第五二回:“況你頗有聰明,實指望掇青拾紫。我問你,至今功名何如?” |
眾人拾柴火焰高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五章:“‘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眾發動起來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道不拾遺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
視如土芥 |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
針芥之合 | 清·方文《贈孟六玕明序》詩:“近前一語忽大笑,針芥之合良非輕。” |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西漢·戴圣《禮記·禮運》:“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
一發而不可收拾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爺醉后之言,又全被統領聽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氣,又是醋,并在一處,一發而不可收拾。” |
如拾地芥 | 東漢 班固《漢書 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
芥納須彌 | |
拾陳蹈故 | 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三》:“觀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陳蹈故。” |
補過拾遺 | 《漢書 汲黯傳》:“出入禁闥,補過拾遺,臣之愿也。 |
墜歡可拾 | 南朝·宋·鮑照《和傅大農與僚故別》詩:“墜歡豈更接,明愛邈難尋。” |
補闕拾遺 | 《晉書 張軌傳》:“圣王將舉大事,必崇三訊之法,朝置諫官以匡大理,疑承輔弼以補闕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