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友弟恭的成語故事
拼音xiōng yǒu dì gōng
基本解釋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間互愛互敬。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jì)》:“使布立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
暫未找到成語兄友弟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兄友弟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化敵為友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12章:“我們說這就具備了化敵為友的條件。”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fēng)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弟子孩兒 |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二折:“我走到半路,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兒把我攔住,道我是犯夜的。”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wù)。” |
勝友如云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
洗耳恭聽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
歲寒三友 | 元·白樸《朝中措》:“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 |
鳳友鸞交 | 元·湯式《集賢賓·友人愛姬為權(quán)豪所奪》套曲:“烘散燕子鶯兒,拆散鳳友鸞交。” |
酒肉朋友 | 元 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關(guān)云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只手送與你荊州來。” |
恭恭敬敬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喏。” |
親戚朋友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怎生不做大筵席,會親戚朋友,安排小酌為何?” |
友于兄弟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
難兄難弟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
恭逢其盛 | 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diào)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
良師益友 | 清 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20回:“雖然有那良師益友,苦口婆心的規(guī)勸,卻總是耳邊風(fēng),縱有時聽得入耳,自己要想發(fā)憤為雄,都是一般虎頭蛇尾。” |
友風(fēng)子雨 | 《荀子 賦》:“托地而游宇,友風(fēng)而子雨。” |
狐朋狗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diào)三窩四。” |
串親訪友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六章:“像個平常串親訪友的人,不緊不慢地朝東北的黃莊走去。” |
蘭友瓜戚 |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坐》:“吾輩得施為,正好談心花底;蘭友瓜戚,門外不須倒屣。” |
恭行天罰 | 《尚書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
擇交而友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94卷:“且卜鄰而居,猶從改操;擇交而友,尚能致益。” |
竹馬之友 | 《晉書 殷浩傳》:“少時吾與浩共騎竹馬,我棄去,浩輒取之。” |
昆弟之好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傳》第九十二回:“今秦楚嫁女娶婦,結(jié)昆弟之好,三晉莫不悚懼,爭獻(xiàn)地以事秦。” |
弟男子侄 | 清 張南莊《何典》第二回:“不一時,催命鬼領(lǐng)了幾個弟男子侄來到廟前。” |
行過乎恭 | 《周易·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
卻之不恭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