偭規越矩的成語故事
拼音miǎn guī yuè jǔ
基本解釋偭:違背;越:逾越;規、矩:一定的標準、法則和習慣。違反正常的法則。
出處戰國 楚 屈原《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暫未找到成語偭規越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偭規越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定之規 | 郭小川《新路歌》:“歷史的發展,有它新陳代謝的一定之規。” |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不可逾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
不敢越雷池一步 | 晉 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
不越雷池 |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
不越雷池一步 | 曹靖華《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有一種慣例,從來送客,只到自己房門為止,不越雷池一步。” |
乘輿播越 | 《晉書·苻丕載記》:“慕容垂為封豕于關東,泓沖繼兇于京邑,致乘輿播越,宗社淪傾。” |
鄉規民約 | |
從規矩定方圓 |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盡從規矩定方圓,逆則路路生顛倒,順則頭頭身外玄。” |
代越庖俎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
以規為瑱 | 《國語·楚語上》:“賴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其又以規為瑱也。” |
體規畫圓 | 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釋俗》:“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仆。” |
偭規錯矩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
公規密諫 | 《三國志·魏志·桓階傳》:“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前后懇至。” |
切磨箴規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
卓越俊逸 | 《晉書·嚴譚傳》:“以八纮之廣,兆庶之眾,豈當無卓越俊逸之才乎?” |
疊矩重規 | 《三國志 蜀書 郤正傳》:“君臣協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
同文共規 | 南朝·梁·江淹《恨賦》:“削平天下,同文共規。” |
吳越同舟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周規折矩 | 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
因襲陳規 | |
固守成規 | 鄧小平《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我們過去固守成規,關起門來搞建設,搞了好多年,導致的結果不好。” |
墨守成規 |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
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
天資卓越 | |
巴山越嶺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虬。” |
莊舄越吟 | 漢·王粲《登樓賦》:“鐘儀幽而楚奏兮,莊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