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趾適履的成語故事
拼音yuè zhǐ shì lǚ
基本解釋鞋小腳大,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實際,勉強遷就,生搬硬套。
出處三國 魏 魚豢《魏略》:“刖趾適履,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暫未找到成語刖趾適履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刖趾適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圓顱方趾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精神訓(xùn)》:“故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
安適如常 | 葉圣陶《線下 孤獨》:“待交了春,天氣漸見和暖,就安適如常了?!?/td>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td> |
如履薄冰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td> |
踵趾相接 | 楊天石《黃遵憲》:“黃遵憲盛贊他們‘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td> |
冠履倒易 | 《東觀漢記 楊賜傳》:“亡損溝壑,不見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處?!?/td> |
足履實地 | 《宋史·劉甲傳》:“生平常謂:吾無他長,惟足履實地?!?/td> |
適得其反 | 清 魏源《籌海篇 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御諸內(nèi)河不若御諸??冢T??诓蝗粲T外洋?!恢诉m得其反也?!?/td> |
衣敝履空 | 東漢·班固《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又以歷遺公卿,被虛偽名?!?/td> |
足不履影 | 《孔子家語·弟子行》:“自見孔子,出入于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td> |
適可而止 | 先秦 孔子《論語 鄉(xiāng)黨》:“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td> |
履舄交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td> |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 《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td> |
適逢其會 | 唐 薛用弱《集異記 李子牟》:“子牟客游荊門,適逢其會。” |
無所適從 | 宋 姚寬《西溪叢語》:“觀古今諸家潮之說者多矣……源殊派異,無所適從。” |
步履維艱 | 清 劉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間,時患腰痛,兩腿無力,步履維艱。” |
趾高氣揚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
衣弊履穿 | 西漢·劉向《說苑·善說》:“君將掘君之偶錢,發(fā)君之庾粟以補士,則衣弊履穿而不贍耳。” |
西裝革履 | 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后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td> |
不衫不履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傳》:“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td> |
冠袍帶履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一個捧著文房四寶,一個捧著冠袍帶履?!?/td> |
納履決踵 | 明 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 貧富》:“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td> |
履霜堅冰 | 《周易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像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td> |
杖履縱橫 | |
孔席不適 | |
承星履草 | 晉·葛洪《<抱樸子>自敘》:“饑寒困瘁,躬執(zhí)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疇襲?!?/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