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馥蘭香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ì fù lán xiāng
基本解釋桂、蘭:兩種散發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氣味芳香。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只見堂里敷設的花團錦簇,桂馥蘭香……一幾一椅,全是紫榆水南的名手雕工。”
暫未找到成語桂馥蘭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桂馥蘭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薪貴于桂 | 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無如鬼,王難見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
香草美人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古色古香 | 宋 陸游《小室》:“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 |
斷香零玉 | 清·洪昇《長生殿·尸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沉埋處,好結果一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
香火姻緣 | 《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憐香惜玉 | 元 賈仲名《金安壽》:“兩下春心應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 |
暗香疏影 | 宋 辛棄疾《和傅巖叟梅花》:“月淡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暗香疏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 |
屈艷班香 | 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 |
齒頰生香 | 清·黃景仁《即席分賦得賣花聲》之二:“憐他齒頰生香處,不在枝頭在擔頭。” |
書香門第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如今眼看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個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
書香世家 |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盡管把鼻子都氣歪了,也還是保持著書香世家的風度。” |
衣香鬢影 | 北周 庾信《春賦》:“池中水影懸勝鏡,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
春暖花香 | 明·無名氏《打韓通》頭折:“春暖花香,和風淡蕩。我則見東郊上,男女成行,處處閑游賞。” |
薪桂米金 | 宋·蘇軾《次韻鄭介夫》詩:“一落泥途跡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空谷幽蘭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 |
香消玉殞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
香肌玉體 | 明·楊慎《洞天玄記》:“我這里自揣,竡劃,穩步決,盡平生手段神靈大,奪了你香肌玉體卻歸來。” |
蟾宮折桂 | 《晉書 郤詵傳》:“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舉賢良封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紅袖添香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從此綠鬟視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文章華國。” |
接續香煙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7回:“官人既然作了官,總以接續香煙為重,從此要早畢婚姻,成家立業要緊。” |
香火因緣 | 《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蘭因絮果 | 清 龔自珍《丑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掐也凄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
花香鳥語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8回:“云霧漸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煙來往,各處花香鳥語,頗可盤桓。” |
桂林一枝 | 《晉書 郤詵傳》:“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葬玉埋香 | 《法書苑》:“《玉溪編事》:王蜀時秦州節度使王承儉筑城,獲瓦棺,中有石刻曰:‘隋開皇二年渭州刺史張祟妻王氏。’銘有云‘深深葬玉,郁郁埋香。’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