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羊知馬的成語故事
拼音wèn yáng zhī mǎ
基本解釋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趙廣漢傳》:“鉤距者,設(shè)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p>
暫未找到成語問羊知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問羊知馬)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馬平川 | 宋 蘇軾《東坡詩 卷二十三 游徑山》:“勢若駿馬奔平川?!?/td> |
草木知威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論語 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td>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一葉知秋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td> |
服牛乘馬 | 《周易 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td> |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xué)記》:“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fēng)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td>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td> |
噓寒問暖 | 冰心《關(guān)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
放牛歸馬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td> |
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xué)記》:“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td> |
犬馬戀主 | 三國·魏·曹植《上責(zé)躬應(yīng)詔詩表》:“踴躍之懷,瞻望反側(cè),不勝犬馬戀主之情?!蹦铣に巍U照《從臨海王上荊初發(fā)新渚》詩:“狐涂懷窟志,犬馬戀主情。”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zhèn)€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nèi),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td> |
快馬加鞭 |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td>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td>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tài),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明知故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年少無知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yī)士老成諳練?!?/td> |
視微知著 |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qū)被擄。” |
投石問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td>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wù),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td> |
餓虎吞羊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