屨及劍及的成語故事
拼音jù jí jiàn jí
基本解釋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暫未找到成語屨及劍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屨及劍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
一劍之任 | 《尉繚子·武議》:“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將事也;一劍之任,非將事也。”《戰國策·齊策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于壇位之上。” |
上方寶劍 | 劉心武《鐘鼓樓》第一章:“乃至坐著小轎車來‘御駕親征’、拿著‘上方寶劍’(某大人物開的條子)來當場‘宣諭’。” |
不及之法 | 《莊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
不可企及 | 唐 柳冕《答衢州鄭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
豐城劍氣 | 《晉書·張華傳》:“寶劍之精,上徹于天。” |
書劍飄零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小生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
買牛賣劍 | 元·朱庭玉《青杏子·歸隱》:“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圃耘瓜。” |
買犁賣劍 | 宋·陳亮《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 |
使料所及 | 《中國的西北角 成蘭紀行一》:“人事的變化,往往非使料所及。”。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借劍殺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干岸兒’,‘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本事。” |
兄死弟及 | 《公羊傳·昭公二十二年》:“不與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辭也。” |
兄終弟及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沾益州土知州安邊,舊土官安遠之弟,兄終而弟及者也。” |
冠屨倒施 | 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刀頭劍首 | 清·錢謙益《苕上吳子德輿作丁丑紀聞詩六首蓋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獄之漸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頭劍首度冬春,欲殺何當有百身。” |
刀山劍林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7回:“慢說是開封府,就是刀山劍林,也是要走走的。” |
刀山劍樹 | 《阿含經 九眾生居品》:“設罪多者當入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 |
刀槍劍戟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 |
刃樹劍山 | |
刖足適屨 | |
刖趾適屨 |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
利時及物 | 明·方孝孺《與盧編修希魯書》:“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時及物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
刻舟求劍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刻船求劍 | 唐·劉知畿《史通·因習》:“夫事有貿遷,而言無變革,此所謂膠柱而調瑟,刻船以求劍也。” |
刻足適屨 | 宋·陸游《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適屨。” |
削趾適屨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董如彪》:“姊妹作奇想,便強人削趾適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