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凳的成語故事
拼音lěng bǎn dèng
基本解釋比喻清閑冷落的職務(wù)或處于無事可為的境地。指受人冷遇。
出處清·李漁《憐香伴·氈集》:“下官自從選了這個窮教官,坐了這條冷板凳,終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問舍求田,哪里再經(jīng)得起進(jìn)口添人。”
暫未找到成語冷板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冷板凳)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鐵板釘釘 | 范乃成《小技術(shù)員戰(zhàn)勝神仙手》:“[老漢]右手的煙袋朝著支書手中的計劃點了幾點,鐵板釘釘似的崩出來三個字:‘我反對!’”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冷若冰霜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續(xù)集》第二回:“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wù)學(xué)堂學(xué)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jīng)挫折,心灰意冷。” |
離弦走板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您哪,也當(dāng)過解放軍呀,花一點,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 |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 |
冷嘲熱諷 | 清 袁枚《隨園三十二種 牘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 |
一板一眼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 魯迅《故事新編·序言》:“況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話來說,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罷。” |
冷血動物 | 錢鐘書《圍城》:“李先生本來像冬蟄的冷血動物,給顧先生當(dāng)眾恭維得春氣入身,蠕蠕欲活。” |
板上釘釘 |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經(jīng)定性、已經(jīng)作了板上釘釘?shù)恼浇Y(jié)論的階級敵人。” |
放冷箭 | 魯迅《無花的薔薇》:“我對于‘放冷箭’的解釋,頗有些和他們一流不同,是說有人受傷,而不知這箭從什么地方射出。” |
龜冷支床 | 《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
冷語冰人 | 宋·曾造《類說·〈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時,以財結(jié)權(quán)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語冰人耳。’” |
倒持手板 |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還政事堂。” |
潑冷水 | 毛澤東《反對黨內(nèi)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不要禁止,出于群眾熱情,也不潑冷水。” |
火盡灰冷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向火乞兒》:“今時之朝彥,皆是向火乞兒,一日火盡灰冷,暖氣何在?當(dāng)凍尸裂體、棄骨溝睿中,禍不遠(yuǎn)矣。” |
老古板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54回:“前人制臺是個老古板,見面之后,問了幾句話。” |
玄辭冷語 | 明·文璧《<南濠居士詩話>序》:“玄辭冷語,用以博見聞資談笑而已,奚史哉?” |
熱腸冷面 | |
冷眼相待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 |
冷眼旁觀 | 宋 朱熹《答黃直卿》:“冷眼旁觀,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
殘羹冷炙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殘羹冷炙,翻的到處都是。” |
不擇生冷 | 沙汀《淘金記》九:“我們這場上的事情,你曉得的,有些人一點不擇生冷!一天就想方設(shè)法,拖人下水。” |
冷暖自知 | 唐 善無畏《大日經(jīng)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板板六十四 | 清 范寅《越諺 數(shù)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
面冷言橫 | 高陽《清宮外史》:“格爾思表示,條約改議,外國尚有之,罪使從古未有。面冷言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