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篋探囊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ē qiè tàn náng
基本解釋盜竊箱籠等財物。同“揭篋擔囊”。
出處《舊唐書·酷吏傳序》:“雖云固矣,而猶逾坦掘冢,揭篋探囊,死者于前,盜者于后,何者?”
暫未找到成語揭篋探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揭篋探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酒囊飯袋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囊螢照雪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飯囊酒甕 | 宋·王禹偁《詶安祕丞謌詩集》:“夜眠朝走不覺老,飯囊酒甕奚足云。”宋·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
囊螢照書 |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
揭不開鍋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常揭不開鍋。” |
飯囊衣架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空一帶江山,江山如畫;止不過飯囊,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 |
飯坑酒囊 | 漢·王充《論衡·別通》:“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
慷慨解囊 | 明 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慳吝,只要下山。” |
揭竿而起 | 漢 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
掀天揭地 | 宋 辛斆《<寇忠愍詩集>后序》:“萊公兩朝大臣,勛業之盛,掀天揭地。” |
傾筐倒篋 | 葉圣陶《感同身受》:“許把來意傾筐倒篋說完了,心頭仿佛松快一點。” |
中飽私囊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于上,百姓貧餓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
囊漏儲中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鄒魯公云‘囊漏儲中’,皆其類也。” |
唇揭齒寒 | |
囊中取物 | 《三國志通俗演義·諸葛亮二擒孟獲》:“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
窩囊氣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42章:“倒是擔心他帶著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說不定還有什么貴重禮物,回來時被丁、楊二營的游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
探觀止矣 | |
揭竿四起 | 李大釗《國情》:“然歷代君人為人之君者,必以省刑罰、薄稅斂為戒,其民始相安于無事,否則揭竿四起矣。” |
書囊無底 | 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
映雪囊螢 | 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 車胤傳》。 |
囊里盛錐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
筐篋中物 |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此人家筐篋中物耳。” |
囊匣如洗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著,囊匣如洗,無面目還鄉。” |
錦囊妙計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
帷燈篋劍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如帷燈篋劍。如暮鼓晨鐘,隱隱約約,莫非正喻相關,真正令我難解。” |
窩窩囊囊 | 老舍《我這一輩子》:“給親友們既辦得漂亮,又省些錢,不能窩窩囊囊的被人捉了‘大頭’。” |
窩囊廢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七回:“哥哥,這個人敢是窩囊廢,不然,我們給他講個人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