裊裊亭亭的成語故事
拼音niǎo niǎo tíng tíng
基本解釋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
出處元 張可久《折桂令 酒邊分得卿字韻》曲:“風風韻韻,裊裊亭亭。”
暫未找到成語裊裊亭亭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裊裊亭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
裊裊婷婷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齊齊整整,裊裊婷婷,姐姐鶯鶯。” |
亭臺樓閣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算不得大園庭,那亭臺樓閣,樹林山水,卻也點綴結構得幽雅不俗。” |
鶴唳華亭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
娉婷裊娜 | 明·徐復祚《紅梨記·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雖多,端沒有這妮子娉婷裊娜。” |
裊裊娜娜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一回:“那簇人歇下轎,養娘扶女子出了轎,徑望艮岳門內,裊裊娜娜,妖妖嬈嬈走進去。”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回:“正自沒個消息,忽見松陰下,有一女子,手折了一枝香蘭,裊裊娜娜而來。” |
裊裊余音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諸君聽小子講書,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裊裊余音哩。” |
長亭短亭 | 唐·李白《菩薩蠻》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昌亭旅食 | 唐 王勃《白下驛餞別唐少府》詩:“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
樓臺亭閣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5回:“除了樓臺亭閣之外,單是廳堂,就有三十八處。” |
新亭對泣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
淵亭山立 | |
樓閣亭臺 |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煇幼年亦得一詩云:‘翠微寺本翠微宮,樓閣亭臺數十重。’” |
裊娜娉婷 | 清 煙水散人《合浦珠》第三回:“這趙友梅年方二八,巧慧絕倫,言不盡裊娜娉婷,真乃是天姿國色。” |
娉娉裊裊 | 唐·杜牧《贈別二首》:“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
裊裊娉娉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齊齊整整,裊裊婷婷,姐姐鶯鶯。” |
玉立亭亭 | 元·喬吉《七夕贈歌者》曲:“水灑不著春妝整整,風吹的倒玉立亭亭。” |
華亭鶴唳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梅》:“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呼?’” |
十里長亭 |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
余音裊裊 |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
高亭大榭 | 宋·李恪非《書洛陽名園記后》:“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 |
昌亭之客 | 《漢書 韓信傳》:“韓信,淮陰人。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從下鄉南昌亭長食。” |
新亭之淚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
四亭八當 | 宋 朱熹《答呂伯恭書》:“不知如何整頓得此身心四亭八當,無許多凹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