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牙膏的成語故事
拼音jǐ yá gāo
基本解釋比喻不肯主動地談問題,擠一點說一點。
出處陸文夫《寫在<美食家>之后》:“如果所有的人從生到死都是向嘴巴里擠‘牙膏’,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消化器官的退化?!?/p>
暫未找到成語擠牙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擠牙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以牙還牙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
伶牙俐嘴 | 明·朱權《沖漠子》第二折:“你劃地敢伶牙俐嘴,夸強說會,使不著你唬鬼瞞神。” |
伶牙俐齒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齒,講三干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
伶牙利齒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襲人本來老實,不是伶牙利齒的人,薛姨媽說一句,他應一句?!?/td> |
余膏剩馥 | 《宣和畫譜·景道》:“景道喜丹青,而無貴公子氣,蓋亦余膏剩馥所沾丐而然?!?/td> |
佶屈聱牙 | 唐 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td> |
俐齒伶牙 | 元 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俐齒伶牙?!?/td> |
切齒咬牙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6回:“徐晃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斗之意?!?/td> |
利齒伶牙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利齒伶牙?!?/td> |
利齒能牙 | 元 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這妮子使著呵,早妝聾做啞。潑賤才,堪人罵,再休來利齒能牙?!?/td> |
刳脂剔膏 | |
剩馥殘膏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9回:“銅琶鐵板聲聲恨,剩馥殘膏字字哀?!?/td> |
努牙突嘴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早努牙突嘴,拳椎腳踢,打的你哭啼啼。” |
勾爪居牙 | 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鳳凰不下勾爪、居牙、戴角、出距之獸于是鷙矣?!?/td> |
北門南牙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紀中宗神龍元年》:“北門南牙,同心協力?!?/td> |
賣狗皮膏藥 | 劉復《<半農雜文>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藥去!” |
含牙帶角 | 《淮南子·兵略訓》:“凡有血氣之蟲,含牙帶角,前爪后距?!?/td> |
含牙戴角 | 《淮南子·修務訓》:“含牙戴角,前爪后距?!?/td> |
咬定牙關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五回:“這長老咬定牙關,聲也不透。” |
咬定牙根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李逵渾身脫剝,咬定牙根,手雙斧,從城濠里飛殺過來?!?/td> |
咬牙切齒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td> |
咬牙恨齒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6回:“八戒聞言,咬牙恨齒,忍不住舉起鈀,把那墳冢,一頓筑倒。” |
咬緊牙關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十三回:“一面問個著落,一面咬緊牙關把樸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樸齋忍不住叫聲‘阿呀’?!?/td> |
咬緊牙根 | 梁斌《紅旗譜》第二卷:“他就咬緊牙根,恨恨地說:‘干,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 |
咬起牙關 | 《紅旗譜》第二卷:“歇了一會,并沒有減輕疲乏,覺得身上潮濕得厲害,索性咬起牙關,一股勁地往前跑。” |
嗑牙料嘴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我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
嘴尖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