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滾滾的成語故事
拼音diē diē gǔn gǔn
基本解釋跌交打滾的樣子。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跌跌滾滾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跌跌滾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滾瓜爛熟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
跌跌撞撞 |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了右首房間。” |
跌宕風流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續錄二》:“諸君子跌宕風流,自是佳話。” |
滾瓜流水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聲就滾瓜流水地一口氣說道:‘說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該平等。’” |
跌腳搥胸 | |
捶胸跌足 |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錯過了仙緣,悔之何及!’” |
跌腳槌胸 | 《水滸傳》第一○四回:“眾人跌腳槌胸,好似掀翻了雞窠,弄出許多慌來。” |
波濤滾滾 | 元·鄭廷玉《楚宮》:“便有那波濤滾滾長江限,假若是無敵手戰應難。” |
滾瓜溜圓 | 王朔《癡人》:“意思是沒什么可奇怪的,每個新婚少婦都會有她這么個變得滾瓜溜圓的過程。” |
滾滾而來 | 唐·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跌打損傷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9回:“老夫于歧黃雖不深知,向來祖上傳有濟世良方,凡跌打損傷,立時起死回生。” |
跌磕蹭蹬 | |
屁滾尿流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你要問俺名姓,若說出來,直唬得你屁滾尿流。” |
跌蕩風流 | 清 余懷《板橋雜記 珠市名妓附見》:“白門娟娟靜美,跌蕩風流,能度曲,善畫蘭。” |
跌跌蹌蹌 | |
跌腳絆手 | 《孽海花》第二八回:“自從第一步踏上了社會的戰線,只覺得面前跌腳絆手的布滿了敵軍,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
滔滔滾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他便把他父親怎的半生攻苦,才得了個榜下知縣……一五一十、從頭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滾滾的對那女子哭訴了一遍。” |
跌宕昭彰 | 南朝 梁 蕭統《序》:“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 |
拽拳丟跌 | 元·無名氏《打韓通》第二折:“俺是韓通的徒弟,今日拽拳丟跌已罷,師父吃酒去了,我兩個無甚事。” |
跌宕不拘 | |
風流跌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愿。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
跌蕩不羈 | 《宣和書譜 石延年》:“遂入館,然跌蕩不羈,劇飲尚氣節,視天下無復難事,不為小廉曲謹以投茍合。” |
跌蕩不拘 | 明 袁黃、王世貞《綱鑒合編 宋紀 武帝》:“八月,宋主殺中書令王僧達,僧達幼聰警能文,而跌蕩不拘。” |
跌彈斑鳩 | |
尿流屁滾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你要問俺名姓,若說出來,直唬得你尿流屁滾。” |
跌腳捶胸 |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二折:“我這里牽腸割肚把你個孩兒舍,跌腳捶胸,自嘆嗟。” |
滾雪球 | 劉玉民《騷動之秋》第三章:“咱們沒那個胃口,但可以群策群力滾雪球。” |
滾瓜溜油 | 清·蒲松齡《東郭外傳》:“做的有枝有葉,念的滾瓜溜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