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趨雀躍的成語故事
拼音fú qū què yuè
基本解釋象野鴨那樣快跑,象鳥雀那樣跳躍。形容十分歡欣的樣子。
出處唐 盧照鄰《窮魚賦》:“漁者觀焉,乃具竿索,集朋黨,鳧趨雀躍,風(fēng)馳電往。”
暫未找到成語鳧趨雀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鳧趨雀躍)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雙鳧一雁 | |
龍騰虎躍 | 唐 嚴(yán)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fēng)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黃雀銜環(huán) | 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huán)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huán)。” |
舞刀躍馬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三卷:“岳勝怒曰:‘好賊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躍馬,直取天佑。” |
避俗趨新 | 葉圣陶《未厭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義呢?無非是崇尚虛文的陋俗罷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趨新。” |
大勢所趨 | 宋 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三書》:“天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躍躍欲試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一席說,說得唐兒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
阿時趨俗 | 惲代英《再復(fù)畢幾庵書》:“故辦雜志者,當(dāng)研究社會心理(然此決非阿時趨俗,只以順其勢而利導(dǎo)之耳)。” |
躍然紙上 | 清 薛雪《一瓢詩話》:“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
燕雀處堂 | 漢 孔鮒《孔叢子 論勢》:“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續(xù)鳧截鶴 | 語出《莊子 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鴉雀無聲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
趨之若騖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guān),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騖呢!” |
黃雀伺蟬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
黃雀在后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毛澤東《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dāng)前的階級斗爭》:“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tǒng)統(tǒng)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門可羅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 |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趨炎附勢 | 宋 陳善《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 |
燕雀不知鴻鵠志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乃向其鄉(xiāng)人說道:‘我今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何以賀我?’鄉(xiāng)人益非之。劉贊臣嘆道:‘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 |
兔死鳧舉 | 《呂氏春秋 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 之地矣。” |
趨前退后 | 元·曾瑞《留鞋記》楔子:“我見他趨前退后,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 |
燕雀豈知雕鶚志 | 元 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豈知雕鶚志,頑童不解老仙機。” |
鷹拿燕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皂隸似鷹拿燕雀,把吳氏向階下一摔,正待用刑。” |
蛇雀之報 | 宋·歐陽修《<歸田錄>序》:“曾不聞吐珠銜環(huán),效蛇雀之報。” |
鴉雀無聞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不想步入院中,鴉雀無聞,一并連兩只仙鶴在芭蕉下都睡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