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吭奪食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扼:用力掐著;亢:咽喉。扼住喉嚨,奪走吃的東西。比喻使人處于絕境。
出處《元史·陳祖仁傳》:“乃欲驅疲民以供大役,廢其耕耨而荒其田畝,何異扼其吭而奪其食,以速其斃乎?”
例子他通常采用扼吭奪食的處理辦法
基礎信息
拼音è gāng duó shí
注音ㄜˋ ㄍㄤ ㄉㄨㄛˊ ㄕˊ
繁體搤吭奪食
感情扼吭奪食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使人陷于絕境。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扼吭奪食的意思解釋、扼吭奪食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予一奪 | 予:給予。一次給予,一次奪回。指反復無常,不講信用。 |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形容志向堅定,別人很難改變。 |
一聲不吭 | 一句話也不說。 |
三旬九食 |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頓飯。形容家境貧困。 |
不勞而食 | 食:吃。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
不吃煙火食 |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
不聲不吭 | 吭:出聲。不說話,不出聲。 |
不奪農時 | 奪:侵占,耽誤。不耽誤農作物的播種時節 |
不知寢食 | 猶言廢寢忘食。形容異常專心、努力。 |
不耕而食,不織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備播種。不種田卻有飯吃,不織布卻能穿絲綢。形容不勞而獲。 |
不耕而食,不蠶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備播種;蠶:養蠶。不種田卻有飯吃,不養蠶卻能穿絲綢。形容不勞而獲。 |
不遑暇食 | 沒有時間吃飯。形容工作緊張、辛勤。 |
不食之地 | 不食:不生產糧食。指不能耕種的土地。 |
不食人間煙火 | 食:吃;煙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詩畫立意高超,言詞清麗。 |
不食周粟 | 粟:小米,泛指糧食。原指伯夷、叔齊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節 |
不食煙火 |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
不食馬肝 | 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
且食蛤蜊 | 《南史·王融傳》:“(融)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問。 |
東食西宿 | 比喻貪婪的人唯利是圖。 |
豐衣足食 |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
臨食廢箸 | 臨:到,將要;箸:筷子。臨到吃時卻丟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寧 |
予取予奪 | 見“予取予攜”。 |
予奪生殺 | 《周禮·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奪、生、誅(責備)等權力。后因以“予奪生殺”泛指帝王掌握的賞罰生死大權。 |
爭分奪秒 | 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也作“分秒必爭”。 |
爭名奪利 | 爭奪名位和利益。 |
爭權奪利 | 追求名譽、地位和私利。 |
二旬九食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頓飯。形容生活極端困苦。 |
五搶六奪 | 競相搶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