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舌掀簧的成語故事
拼音gǔ shé xiān huáng
基本解釋掉動舌頭,掀動樂器中的簧片。謂用動人的言辭蠱惑人。
出處清·胡泉《貂裘換酒·題〈聊齋志異〉》詞:“筆墨久拋荒,懶勞神雕蟲小技,鼓舌掀簧。”
暫未找到成語鼓舌掀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鼓舌掀簧)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
是非口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大張旗鼓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xù)出了鎮(zhèn)南關(guān),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fā)。” |
一鼓作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唇槍舌劍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金口木舌 | 漢 揚雄《法言 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打退堂鼓 | 元 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
密鑼緊鼓 | 陳殘云《山谷風煙》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鑼緊鼓地查什么陰謀,你走路也得當心呵,要帶眼識人。” |
說嘴說舌 | 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我孩兒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這等認真,就說嘴說舌,背槽拋糞。” |
油嘴滑舌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nèi),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方好進去。” |
收鑼罷鼓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骨肉團聚,不過歡笑一場,以此收鑼罷鼓,有何趣味。” |
鼓噪而進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舉,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 |
緊鑼密鼓 | 劉紹棠《狼煙》:“綠樹蔥蘢的太子鎮(zhèn)里,傳出一陣陣緊鑼密鼓的喧響。” |
齒弊舌存 | 語出漢·劉向《說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
商羊鼓舞 | 《孔子家語·辨政》:“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
蒙在鼓里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憐同秀如蒙在鼓里。” |
戟指嚼舌 | 魯迅《華蓋集 “碰壁”之余》:“或則戟指嚼舌,噴血而亡。” |
扯鼓奪旗 | 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統(tǒng)雄兵劈面相持,驅(qū)貔虎扯鼓奪旗。” |
鼓角齊鳴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
鼓腹謳歌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準禪師》:“鼓腹謳歌笑不徹。” |
舌端月旦 | 宋·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陽秋。” |
瞠目結(jié)舌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jié)舌瞠目。” |
舌尖口快 | 元·無名氏《獨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
鸚鵡學舌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鸚鵡只學人言,不得人意。經(jīng)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