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無明又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寶奇珍,掃地遂盡。
2.在“小康”社會里,天下為家,戰爭不斷,國家通過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倫理道德,“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3.然而,幾乎所有研究志書的學者都忽略了一種記載政府某部門典章故事的可稱之為“官署志”的專志。
4.昔成周微弱,典章淪廢,魯以周公之故,遺制尚存。
5.李韶弟李彥,為中書博士,時朝儀典章,咸未周備,彥留心考定,號為稱職。
6.在皇后貽芬圖史,洵乎克踐前言;乃朕今稽古典章,竟亦如酬夙諾。
7.杜佑《通典》總結歷代典章制度,開“政書”。
8.詩119:52耶和華阿、我記念你從古以來的典章、就得了安慰.
9.耶和華啊,我記念你從古以來的典章,就得了安慰.
10.十戒和本章所列的典章有什么關系?
11.106你公義的典章,我曾起誓遵守,我必按誓而行.
12.當今主上沖幼,宜明典章,征虜之鎮,不見慰省,逆旅往來,尚有顧眄,骨肉何仇,逼使離隔。
13.人們有必要從歷史典章與治亂中總結、學習做人處世之策,作為后車之鑒。
14.《漢紀》、《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等;與二十五史相為表里的紀載典章制度文獻的史書,則有《通志》、《通典》、《文獻通考》等通常稱為“十通”。
15.當人故意違背神的律例,典章,就是褻瀆神的名.
16.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17.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18.此時,他在咸陽收集的幾大筐典章薄籍發揮作用了,引章摘句參照舊法,他辦起事來,胸有成竹有條不紊,根本就不用劉邦再插手了。
19.杜佑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亂前后,親身經歷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變化,想通過對歷代典章制度的編纂,總結經驗教訓,以尋求治國安民之術,從而挽救唐王朝政治的危機。
20.嚴嵩精熟經史典章,諳習音律詩文,對永字八法。
21.迨我先皇帝體元居正以來,然后典章文物大備,臨御三十五年,薄海內外,罔不臣屬,宏規遠略,厚澤深仁,有以衍皇元萬世無疆之祚。
22.楊堅第三個兒子楊俊,封為秦王,因生活奢侈,違越典章,文帝知道后,于公元597年7月將其召回,免去官職,群臣請求恕免都被遭到拒絕。
23.粵稽遐古,世屬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
24.陶弘景博學多藝,善琴棋,工草隸行書,通曉歷代典章制度,平生著作甚多,為醫、道兩家所推崇。
25.而遼金舊俗一度成為連接“禮”與“俗”的橋梁,祖述大金使滿族在接受國家典章制度時有一種歸屬感,減少了推行典章制度的阻力。
26.于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臥學習制造工藝、建筑美術、典章制度等等,并仿照中文草書偏旁等而造成日文,使日本開始走出原始時代,完成所謂大化革新。
27.政書體: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體例,起源于“三禮”。
28.小說背景在宋朝,以古典章回體形式寫出,半文半白,純文學小說。
29.經典四書五經:論語安邦為人,大學明德修身,中庸恰如其分,孟子德治仁政,易經天道酬勤,書經敬德重民,詩經薈萃人文,禮記典章核心,春秋大義永恒。
30.孝悌廉恥,忠信禮義,詩書典章,字詞段句,孜孜不倦,勤懇授予。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節日來臨,更加想念。學子四方,祝福送上,愿您幸福,萬壽無疆。
31.另一位候補道臺、商辦川漢鐵路總收支施典章拿著在四川各方尤其是貧民那兒搜刮到的350萬兩白銀,到股票市場以小搏大。
32.最開始是個動詞,是指對人教化的過程;后來演變為名詞,即指德治教化、典章文物、書籍文字等;而后又指從人類的物質生產逐漸引伸到精神文明建設。
33.本書分別介紹了與中國近代史有關的公文檔案、書札、日記、回憶錄、筆記、詩歌、傳記、報刊,并評論它們的價值,兼及紀傳史、年譜、方志及典章制度。
34.詳查歷代典章,通前徹后,深思熟慮,從來未有敢輕易地說要公開頒布章程者。
35.根據其子伍朝樞在《哀啟》中的記載,伍廷芳“年三十三(1874年),以為欲救國危,非赴歐美精研法學,舉吾國典章制度之不適者,改弦更張不可。
※ "典章"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