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識鶯猜的成語故事
拼音fēng shí yīng cāi
基本解釋比喻男子對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出處元本 高明《琵琶記 牛相教女》:“絳羅深護奇葩小,不許蜂識鶯猜。”
暫未找到成語蜂識鶯猜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蜂識鶯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歌鶯舞燕 | 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老馬識途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識字知書 |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
似曾相識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淺見薄識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二回:“此詩淺見薄識,乃荒唐之說,不知此乃坐井觀天,淺見薄識之輩。”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晉 習鑿齒《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
草長鶯飛 | 南朝 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一窩蜂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窩蜂,齊齊擁上。” |
不識之無 |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
識文談字 | 明·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孩兒也,你是個識文談字的人。” |
識途老馬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
耦俱無猜 | 春秋 魯 左丘明《左傳 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
博學多識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卻不在博學多識,而在一以貫之。” |
識微知著 | |
不識抬舉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4回:“這和尚好不識抬舉。” |
不打不相識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
鶯歌燕舞 | 宋 蘇軾《報錦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礙口識羞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文若虛終是礙口識羞,待說又止。” |
耦居無猜 | 清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46首:“得與云、山、書、史,耦居無猜,不可謂非人生之幸。” |
寒腹短識 |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識,輒不自量造語,余恥之。” |
淺見寡識 | 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今輒條數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淺見寡識。” |
反眼不識 |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 |
博聞強識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博識多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