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漫游的成語故事
拼音xìn bù màn yóu
基本解釋信步:隨意行走。隨意走走逛逛。
出處宋·陸游《龜堂雜興》詩:“曳杖東岡信步行,夕陽偏向竹間明。”
暫未找到成語信步漫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信步漫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步調一致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的目的,以利戰斗。” |
信口開合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開合,絮絮聒聒。” |
音信杳無 |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
卬首信眉 | 《漢書 司馬遷傳》:“今已專職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語出《孟子 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安步當車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信以為真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
漫不經心 | 明 朱國楨《涌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
百步穿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 |
善游者溺 | 《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
信口開河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才高七步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高步通衢 | 《石季龍載記上》:“朕聞良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
步步深入 | |
云游天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靜,原是祀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后因云游天下,來到此處。”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宋 朱熹《答陳同甫書》:“但鄙意更欲賢者百丈竿頭進取一步,將來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游騎無歸 | 明 王畿《答吳悟齋書》:“文公分致知格物為先知,誠意正心為后行,故有游騎無歸之慮。” |
漫山遍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