擗踴號叫的成語故事
拼音pǐ yǒng háo jiào
基本解釋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地痛哭。
出處《晉書·劉元海載記》:“七歲遭母憂,擗踴號叫,哀感旁鄰。”
暫未找到成語擗踴號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擗踴號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狼號鬼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
叫化子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沒衣服,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沒有什么不可以的。” |
發號施令 | 《尚書 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
叫苦連天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里叫苦連天。” |
叫苦不迭 | 《大宋宣和遺事 亨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驚覺來,嚇得渾身冷汗。” |
鞭擗進里 | 郭沫若《文藝論集 論節奏》:“第三是生理學的假說……這種假說,是把心臟的鼓動和肺臟的呼吸,認為節奏之起源。這覺得很能鞭擗進里了。” |
拍案叫絕 | 唐 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
鳴冤叫屈 | 巴金《<探索集>后記》:“我寫《家》,也只是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 |
啼饑號寒 | 唐 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
神號鬼哭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云昏,白日為幽。” |
行號巷哭 | 晉·劉琨《勸進表》:“茍在食土之毛,含氣之類,莫不叩心絕氣,行號巷哭。” |
大呼小叫 | 元 無名氏《謝金吾》:“是什么人在門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
更令明號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
行號臥泣 | 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自皇家禍亂,亟積寒暄,九州萬國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號臥泣,想望休平。” |
狼嗥鬼叫 | |
神號鬼泣 | 陳毅《滿江紅·黃金海岸》詞:“盡是黃金,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奪,大洋風雨,神號鬼泣。” |
號寒啼饑 | 唐 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
歡欣踴躍 | 三國·魏·應璩《與滿公琰書》:“外嘉郎君謙下之德,內幸頑才見誠知己,歡欣踴躍,情有無量。” |
街號巷哭 | 晉·潘岳《馬汧督誄》:“凡爾同圍,心焉摧剝,扶老攜幼,街號巷哭。” |
風號雨泣 | 清·黃宗羲《柳敬亭傳》:“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 |
鬼哭狼號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號,外面擁集萬把人洶洶的大勢。” |
把飯叫饑 | 宋 蘇軾《答程彝仲推官書》:“所示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飯叫饑,聊發千里一笑。” |
渙汗大號 | 《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孔穎達疏:“人遇險厄驚怖而勞,則汗從體出,故以汗喻險厄也。九五處尊履正,在號令之中,能行號令以散險厄者也。” |
發號布令 | 戰國·衛·吳起《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
對號入座 | 張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買兩天對號入座的戲票子。” |
擗踴拊心 | 漢·揚雄《元后誄》:“四海傷懷,擗踴拊心,若喪考妣。” |
狂風怒號 |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
人歡馬叫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只聽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馬嘶之聲,漸漸近前堂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