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清厲俗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g qīng lì sú
基本解釋發(fā)揚清操,激勵世俗。
出處《梁書·處士傳·諸葛璩》:“璩安貧守道,悅《禮》敦《詩》,未嘗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簡退,可以揚清厲俗?!?/p>
暫未找到成語揚清厲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揚清厲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民同俗 | 語出《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
一清二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td> |
一清二白 | 清 李綠園《歧路燈》:“賈李魁道:‘王紫泥,張繩祖他倆個,現(xiàn)在二門外看審官司哩。老爺只叫這二個到案,便一清二白。” |
一清如水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船頭上一清如水,鄭氏不知利害,徑蹌上船?!?/td> |
一表非俗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他生在無憂愁太平時務,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痹o名氏《鴛鴦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過。” |
一路風清 |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用違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內地,將見一路風清,乃使作陜西巡撫,助討寧夏。” |
三清四白 |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不同流俗 | 《禮記 射義》:“不從流俗。 |
不清不白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所以設下這個毒法兒,要把我拉在渾水里,弄一個不清不白的名兒,也未可知。” |
不落俗套 | 臧克家《京華練筆三十年》:“我學習寫點評論性質的文章,給自己立兩個標準。一個是獨立思考,另一個是不落俗套?!?/td> |
丑事外揚 | |
世俗之見 | |
世擾俗亂 | 漢·王充《論衡·治期》:“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td> |
東揚西蕩 |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后魂靈,不至東揚西蕩?!?/td> |
東海揚塵 | 晉 葛洪《神仙傳 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td> |
兩袖清風 | 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td> |
嚴詞厲色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6回:“要送木蘭到營中去,反是木蘭嚴詞厲色催逼轉來。” |
麗句清詞 | |
麗句清辭 | |
習以成俗 | 《魏書 高允傳》:“雖條旨久頒,而俗不革變。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為下者習以成俗,教化陵遲,一至于斯?!?/td> |
習俗移人 | 漢·楊惲《報孫會宗書》:“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 |
習俗移性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上》:“晏聞:汩常移質,習俗移性?!?/td> |
習非成俗 | 晉·葛洪《抱樸子·疾謬》:“杯觴路酌,弦歌行奏,轉相高尚,習非成俗。” |
爭天抗俗 |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從俗浮沉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
優(yōu)賢揚歷 | 《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yōu)賢揚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