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疽舐痔的成語故事
拼音shǔn jū shì zhì
基本解釋見“吮癰舐痔”。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
暫未找到成語吮疽舐痔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吮疽舐痔)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老牛舐犢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
吮癰舐痔 | 先秦 莊周《莊子 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
舐皮論骨 | 魯迅《華蓋集續(xù)編的續(xù)編·海上通信》:“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難說,大約是不見得再做了,省得人來謬托知己,舐皮論骨?!?/td> |
舐犢情深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td> |
磨牙吮血 | 唐·李白《蜀道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
短針攻疽 | 漢·桓寬《鹽鐵論·大論》:“設(shè)禮修文,有似窮醫(yī),欲以短針而攻疽?!?/td> |
舐犢之私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回:“州吁之惡,皆逆子所釀成,諸君請從輕典,得無疑我有舐犢之私乎?” |
舐犢之念 | 宋·張孝祥《答衢州陳守》:“子才老矣,舐犢之念切,人誰無子,惟賢史君哀憐子?!?/td> |
舐犢之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td> |
附骨之疽 | 清·譚嗣同《上歐陽中鵠書》歐陽中鵠批跋:“陰棄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td> |
養(yǎng)癰畜疽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若彼小人,便始而互相依托,后則互相忌嫉;始而養(yǎng)癰畜疽,后則縱虎放鷹。” |
舐糠及米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吳王濞列傳》:“里語有之,‘舐糠及米。’” |
決癰潰疽 | 《南齊書·柳世隆傳》:“今乃舉兵內(nèi)侮,奸回外熾,斯實惡熟罪成之辰,決癰潰疽之日。” |
磨墨吮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0回:“各生童磨墨吮毫,發(fā)筆快的,早已有了破題、承題、小講?!?/td> |
含血吮瘡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td> |
吮癰噬痔 |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他們把那瓣香祖?zhèn)鱽淼呐佹鞠サ拿婵祝卑b噬痔的長技,向來在本國有權(quán)力的人里頭用熟的,近來都用在外國人身上了?!?/td> |
舐癰吮痔 | 《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座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